(影片為2005年西藏兒童村第一屆攝影工作坊,學生介紹自己的生活。)
 
喜馬拉雅山腳下,有一群沒有國籍的小朋友,他們的家鄉在西藏(Tibet),卻在印度過著流亡生活,沒有辦法回家。
 
 
 
西藏兒童村(TCV,Tibet Children's Village)

西藏兒童村(Tibet Children's Village)的前身成立於達賴喇嘛自拉薩逃出來的隔年(1960),有感於回到西藏家鄉的願望不一定能在這一代實現,因此特別著重孩童與年輕人的教育。西藏兒童村以保存西藏傳統文化為使命,已發展為西藏流亡社群中最具規模且制度完善的教育機構,目前已有從幼稚園到大學的完整體系,分布在不同的藏人定居點

 

 
 
(位於印度北部達蘭薩拉的TCV總部,Upper TCV)
 
 
 

(校園裡小朋友爬上爬下的欄杆旁,寫著"Save Tibet",時時提醒著他們的使命。)
 
 

西藏兒童村學生Lobsang Namgyal談西藏兒童村與中國教育的差別(University of Arkansas's TEXT (Tibetans in Exile Today) Program)

 
(學校固定活動Lhakar,也稱為「白色星期三」,為促進藏人身分認同的公民運動。學生以藏語演講,發表如何維持與發揚西藏文化。)
 
 
大部分西藏兒童村的學生都沒有家人在身旁,十幾個年紀不同的學生被安排在一個寄宿家庭(Home)裡,寄宿家庭的媽媽就像他們真正的媽媽。每個學生都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大朋友有責任照顧小朋友,小朋友要看顧小小朋友。
 
(牆上掛著達賴喇嘛的照片,床上有正在晾乾的廚具。看起來像宿舍,但是對某些學生來說,寄宿家庭是他們唯一的家。)
 
 
 
(位於印度北方,海拔3000多公尺的西藏兒童村拉達克分校。學生們在戶外上化學課,牆上是元素表。)
 
 
 
(住在集體家庭裡的學生們必須共同分擔家務,照片中背後是學校托嬰部,尿布都會洗過曬乾再使用。)
 
更完整的西藏兒童村介紹:
 
 
 
西藏兒童村漢語課程協力計畫

流亡中的學生過得很辛苦,但是他們非常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也許,幫助他們把漢語學好,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事。
 
 
2012年起,TCV校方開始進行漢語計畫,在中學部引入正式漢語課程,一方面希望學生能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更認識如此靠近卻不甚了解的中國,期待不論與中國政權和平會談,或是將來回家與中國人做鄰居,漢語都能帶來和平。另一方面,部分由西藏境內流亡到印度的學生已經具有良好的中文程度,如果能持續學習增進語言能力,將有助於他們在印度未來的職涯。
 
 
(認真學習漢語拼音的流亡藏族學生)
 
 
去年三月,TCV從臺灣招募了包含Iris在內的兩位華語教師,培訓了九位「會說漢語的藏人成為「漢語教師」。他們幾乎什麼都要從頭學起,拼音、教學技巧、備課教學、班級經營、增進漢語能力,種籽教師養成計畫共三個月,每天從早到晚,集中住宿密集訓練。
 
 

(培訓課程還包括增進漢語能力,初春的陽光下,種籽教師們練習朗誦新詩。)
 
這些會說漢語的藏人原先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bar tender,有的是高中生,有的則是剛剛流亡過來的新難民。缺乏教學能力、更還沒準備好要作為一位老師的自覺。三個月裡大家都很努力,目標就是:要讓流亡西藏孩子擁有好的漢語課。
 
 
(種籽教師培訓結業之前,要正式面對學生,上台試教一節課,每位教師都緊張到發抖。)
 
結束種籽教師培訓之後,每位教師被分配到不同的西藏兒童村分校,開始了新的身分和使命。
 
但是,三個月的培訓還不足以讓種籽教師們成為成熟的好老師,他們在新的一學期裡遇到了很多困難。因此,2013年冬天,Iris又回到了達蘭薩拉,舉辦增進教師專業培訓工作坊,我也在這個時候一起加入了漢語計畫。培訓工作坊邀請了臺灣大學華語中心的教師們線上授課,另一方面Iris也指導漢語教師開始編寫適合流亡學生的教材。希望接受專業的培訓之後,老師們能更有能力、更有自信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臺灣時間晚上六點半,達蘭薩拉時間下午四點。以skype和臺灣大學華語中心范老師視訊遠距教學。網路不太穩定,漢語教師們聽得很認真。)
 
 
(達蘭薩拉經常不定時停電,即使沒有電,漢語教師們還是努力編寫出適合流亡學生的課文。)
 
 
 
「讓流亡西藏孩子擁有好的漢語課」

「讓流亡西藏擁有好的漢語課」是一條很長遠的路,種籽結訓、2013年初的寒假工作坊結束之後,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來讓這群老師更稱職、讓流亡異鄉的孩子擁有更充足的學習資源,並且讓這項課程進行得更完整長久。


基於西藏兒童村學校所提出的需求,以及計畫負責人與校方多次開會所擬定的工作目標與執行細節,本計畫於2013-2014年即將執行的項目如下,

一、教材教法工作坊(預定於2013/8/20-2013/9/2進行)。2013年暑假將由臺灣邀請兩位臺灣大學華語中心現職的資深華語教學教師至印度達蘭薩拉至不同分校視察教學現場,給予教師實質建議;並由校方聚集分散在印度各分校教學的藏人漢語教師,共同參與為期十天的漢語課程教材教法工作坊。

二、教師語言能力工作坊(預定於2014/1/20-2014/2/20進行)。將邀請台灣的資深語文教師根據目前流亡藏人漢語教師的漢語程度設計語文培訓課程,並將募集對華語教學有興趣並具備相關專業的志工,以遊戲、互動、帶活動的方式增進漢語教師們漢語能力。

三、購買漢語課外讀物與漢語學習工具書。由於目前進行漢語課程教學的四所分校普遍缺乏漢語圖書及工具書,因此將每校編列一萬元預算購買簡體字兒童與青少年讀物,以及學習用的工具書例如:字典、語法書、聽力CD等等。

四、協助西藏兒童村及其他進行漢語教學的流亡學校編寫漢語課程教學綱要。目前印度政府已將漢語納入中學課程第二外語選修當中,但相關的課程綱要、學習要求以及評量方式尚未出台,本計畫將集思廣益參考國際上現行的漢語課綱及能力考試辦法、邀集相關人士共同試擬漢語語言課程教學綱要及評量方式,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

五、給予漢語教師們專業技能與物質上的支持。西藏兒童村學校的營運經費絕大部份以靠國際與社群內部的慈善捐款來維持,以準備講義以及學習資料為例,各科教師所能獲得的經費支持有限。漢語課程每週的學習時數有限,學習的學生數量龐大(目前約共有兩千名學生),良好的講義素材能夠節省課堂抄黑板的時間,並且在課後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增進知能。本計畫將為各分校漢語教師準備一年一萬元盧比的預算,用以支持教師研發及製作課堂所需的學習單等。
 
六、評估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數位漢語教學的可行性與效益。
 
Flying V平台預計募款總數為90,000元,約佔整個計畫年度營運預算的40%。自Flying V募得的款項依照優先順序,將用於下列項目:
一、2013年暑假教材教法工作坊(2013/8/20-2013/9/2)。  
兩位由臺灣去印度的資深華語教師將無償為流亡學校的師生貢獻專業知能,本計劃將全額補助他們的機票、簽證以及當地的食宿交通費用。

二、為進行漢語課的不同西藏兒童村分校圖書館提供預算購買以簡體漢語出版的兒童與青少年課外讀物及語言學習工具書。

三、2014年寒假教師語言能力工作坊(2014/1/20-2014/2/20)。
本計畫將支付工作坊教學材料準備與製作的費用、並且補貼志工往返德里與達蘭薩拉的交通費用。
 
 
 
回饋時間!
 

贊助 200 元 :
1. 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感謝卡以學生手繪圖案印製而成,由他們親手寫下對您的感謝。
 
贊助 500 元:
1. 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感謝卡以學生手繪圖案印製而成,由他們親手寫下對您的感謝。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2012年於西藏兒童村拉達克分校(TCV Ladakh)所舉辦的攝影工作坊相關產物,讓拉達克孩子的笑靨帶你認識這所不平凡的學校與流亡西藏孩子們的生活。(相關內容請見:攝影工作坊
3. 藏草藥茶Every Day Tea一盒:來自達蘭薩拉的藏醫院 (Men-Tsee-Khang),由藏醫學院的學者按照傳統西藏藥典調配天然草藥製成,具有促進循環、放鬆、改善皮膚問題、增加胃口、預防感冒、幫助消化等功效。
 

(其中一張明信片樣式)
 
贊助 900 元:
1.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 再生紙筆記本(9cm*7cm)。由印度達蘭薩拉流亡藏人Lobsang先生一家人一起經營的筆記本小工廠,回收廢紙製作成的筆記本。
 
 
贊助 1,200 元:
1.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 藏草藥茶Every Day Tea一盒。
4. 藏香兩束:飽含傳統手工藏香製作的珍貴知識,以對家鄉的思念來命名,西藏兒童村手工藝坊(TCV Handicrafts)的作品。
 
贊助 1,800 元:
1.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 藏草藥茶Every Day Tea一盒。
4. 再生紙筆記本(14cm*9cm):由印度達蘭薩拉流亡藏人Lobsang先生一家人一起經營的筆記本小工廠,回收廢紙製作成的筆記本。
 
 
贊助 2,800 元:
1.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藏草藥茶Every Day Tea一盒。
4.純羊毛手紡圍巾一條:從羊到羊毛,手紡的機器與組織,皆來自西藏兒童村手工藝坊(TCV Handicrafts),包含一個弱勢團體想要自立的溫暖希望。
 

 
贊助 4,200 元:
1. 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 藏草藥茶Every Day Tea一盒。
4. 手工創作的琉璃珠項鍊一條:來自Tara Tibet Beads素人工匠的美麗創作。Tara Tibet Beads是一家位於達蘭薩拉的庇護工場,專門為剛剛逃亡到印度來找不到工作的新難民提供生計並傳授技術。

(圖片供參考,實際的樣式與珠子的設計與顏色以實物為準。手工琉璃珠每一顆都是獨一無二的,敬請見諒)
 
贊助 6,800 元:
1.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 純羊毛手紡圍巾一條。
4. 手工創作的琉璃珠項鍊、手鍊及耳環一組。
 
贊助 8,800 元:限量 5 人
1.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 藏草藥茶Every Day Tea一盒。
4. 純羊毛手紡圍巾一條。
5. 手工創作的琉璃珠項鍊、手鍊及耳環一組。
6. 手工蓋染布面筆記本(10cm*7cm):西藏先生與韓國太太共同經營的NGO組織Rogpa,經營免費的幼稚園以及婦女手工藝庇護工場,筆記本事庇護工場的作品,手工蓋染布是韓國太太Pema每年跑遍拉賈斯坦收購而來。
 
贊助 11,800 元:限量 3 人
1.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 藏草藥茶Every Day Tea一盒。
4. 純羊毛手紡圍巾一條。
5. 手工創作的琉璃珠項鍊、手鍊及耳環一組。
6. Rogpa斜背印花布包:西藏先生與韓國太太共同經營的NGO組織Rogpa,經營免費的幼稚園以及婦女手工藝庇護工場。這個包包的創意原形是僧侶用來裝書的袋子,Rogpa用漂亮的印度印花布和西藏婦女精巧的手工來製作,堅固耐用又俏皮。
(袋子的容量大,背帶交叉打結非常穩固,前有大口袋,後有拉鍊袋,磁扣開合,有內袋。)
 
贊助 28,000 元:限量 2 人
1.西藏兒童村學生感謝卡。
2. Photograph Ladakh! 明信片一組。
3. 藏草藥茶Every Day Tea一盒。
4. 純羊毛手紡圍巾一條。
5. 手工創作的琉璃珠項鍊、手鍊及耳環一組。
6. 印有藏式吉祥圖案的床單被套組一組:純棉材質,親膚,可機洗不掉色,為西藏兒童村手工藝坊的暢銷作品。圖案樣式為一,底色可選:淡黃、淺藍、粉紅。

 
 
備註:
1. 所有回饋將於華語老師九月初自印度回臺灣後,才開始陸續寄出。
 
2. 只要您是我們計劃的捐款人,在我們於達蘭薩拉附近執行工作的期間,都很樂意為你們安排參觀TCV本校,或者提供參訪行程方面的諮詢與協助聯繫。若您想跟學生或藏人教師進一步互動,歡迎您加入我們2014年一月份的志工行列。
 
3. 您還有其他的方式支持西藏兒童村的學生:
  • 以物資的方式支持這個計畫,比如:捐贈課外讀物或文具等等。
  • 如果願意以定期資助的方式認養西藏兒童村的學生,每個月40美金提供學生食宿、教育所需的花費。詳情請見西藏兒童村官方網站
有興趣或意願的朋友,歡迎透過Flying V平台的聯絡管道與我們聯繫。

(達蘭薩拉隨處可見飄揚的經藩,與自由的老鷹)
 
(有機會到藏人家裡作客,親手桿麵團,作西藏風味的Momo。)
 
 
 
計畫負責人Iris的話:

 
 
計畫logo:為西藏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四合友,象徵從小鳥、兔子、猴子、大象四個世代,分工合作播下種籽、耕耘、除草護花授粉到摘取果實,共同享受成果。我們希望漢語課這粒種籽,將來能替西藏難民孩子的未來孕育出豐美的果實。
 
 
Iris:
「2012年初春在我起程前往Upper TCV之前,我對這個漢語課程計劃一無所知,不知道該準備什麼書以及教材教法,也不知道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種籽教師。我就這樣帶著所能想到的所有材料過去了,在簽證到期之前奮鬥了三個月,盡所能地鍛鍊與鼓勵這些未來的漢語教師們。


我面對的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在幾個月的時間內要將這群人變成合格的語言教師,並且在沒有課綱/沒有課本/學生混齡且程度不一/大班授課...等等條件下,想辦法讓漢語課能夠順利進行。


一年之後,當我獨自再回到Upper TCV,好友Tenzin問我為什麼還要回來,學校不付妳薪水,做事也沒有計劃。我回答:因為喜歡看到孩子們享受學習的臉龐,並且確定這項語言對於他們的未來會有幫助,不管幫助會實現於那個層面。這些孩子有的當年在離開家之前並不知道將來回家有多麼困難,有的則是出生在異地,從來沒有機會親眼見到自己的國家。如果學會一個語言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在異地謀生,將來回到西藏之後也擁有有效的溝通工具,真的是非常好的事情。

2013年,經過一年的努力與失敗之後,學校開始對漢語課程有比較確實的計劃,我將自己的工作定位從trainer退回到PM,希望為最急迫的工作,找到最合適的人;將為數不多的資源,放到最需要的位置上。來來往往的開會與workshop,多次旅費都是由我自己負擔。

讓流亡西藏孩子擁有好的漢語課(A Madar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 for Tibetans and by Tibetans),是這個計劃的目標,為了實現學校的心願,我的工作僅僅提供技術支援與專業協助,不干預學校政策決定。


對於這個計劃來說,就像有霧的清晨,儘管學校/藏人漢語老師/我, 和相關人員已經摸索了一年多,一切卻像才剛剛開始。一個孩子在山路上遇見我,開口笑著對我說:老師,早上好。那個笑容令所有老師心折,我也不過是其中之一。」
 
 
計畫主持人簡介:
Iris,從事社會科學研究,臺灣大學ICLP華語師資培訓班結業,德里大學東亞系兼任中文講師。2012年初受西藏兒童村校方邀請,擔任第一屆藏人漢語師資培訓班的培訓志工,結訓後仍協助學校各項工作,包含訪視各分校課程進行狀況並予分析建議等,並曾在不同流亡西藏學校參與中英文課程教學與訪問研究。2012年底接受學校委託,目前Iris與西藏兒童村學校的Education Director共同負責中學部漢語課程計劃。
 
由於目前Iris正在中國作研究,流亡西藏議題在當地非常敏感,為了保護Iris的報導人及接觸對象,目前不便公開本名與照片,敬請見諒。
 
(現在Iris在中國的網路很不穩定,因此漢語課程協力計畫的Flying V平台由我(Yen)負責管理。我今年一月認識學姊Iris,一起在達蘭薩拉參與了第一次的教師專業培訓工作坊。
 
 

リスク&チャレン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