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還不是本案的贊助者,若有問題可 直接問提案人!
HMW 8年前

資訊方面的東西我不太懂... 可以請教一下一台千萬美元的量子計算機和一般家用的電腦(e.g. i7 4790)比,是可以省上多少時間呢?

HMW 8年前

你說的"新型態的都更商業模式"中的第一個特點"開發商必須放棄絕大部分的都更利潤,直接回饋予居民",想請問少了[大部分]利潤該怎麼吸引開發商來參與都更?

attinn168 8年前

[一台千萬美元的量子計算機],請問是用在何方面呢?

Kwei0902

都更的本質在於預測都市未來所需的人口數量與基建附載量,而更新的幅度與方式則取決於總人口數量的生活方式、以及其關係互動背後隱含的建築需求。因此,都更的藍圖其實也等同於數百萬居民、在不同生命週期與時間軸線的關係互動模式,而關係互動的劇本,則取決於個體心中時時上演的小劇場、也就是我們如何衡量與他人的關係?這部分會用到 D-WAVE Systems 的量子計算機,一台千萬美元。

從 Bayesian statistics 的觀點來看,真實世界的狀態是由不同可信度的可能狀態疊加而成,數據判讀可以改變我們對真實世界走勢的預測,但我們仍然無法判斷某一種未來的狀態是否一定會實現。運用到量子計算機的部分,其實也就是下一代 SNS 的概念,更進一步講,我們可以將問題簡化成:數百萬居民之間的集體關係互動,將如何共同形塑一座都市未來數十年的可能樣貌?(How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lions of residents will shape their city in the next decades?)

attinn168 8年前

[開發商必須放棄絕大部分的都更利潤,直接回饋予居民],請問這樣有誘因吸引開發商投入嗎?

Kwei0902

有的,從前的商業模式是以炒作地價為獲利核心;不過在勞動人口負利時代,地價長期看跌,因此獲利模式必須轉為大量老舊住宅更新、工業化住宅的生產鏈。簡單說,就是從土地開發商、轉型為住宅製造商。另外,在即將出刊的弟二篇投稿,裡面有這麼一段話:

未來 15 年居住在都市的人口,將從現在的 39 億人、增加到 50 億人;而人口破千萬的超級都市,也將從 28 座增加到 41 座。 這意謂需要一個解決方案,能加速全球範圍的都更意見整合,之後對基礎建設進行更新。除了提高都市應對過剩人口的負載力(urban carrying capacity),也同時為 5G 時代的物聯網、智慧都市做好準備。
另一個趨勢則是貧富差距的全球共識:根據樂施會(Oxfam)今年初發布的報告,全球前 80 富豪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後 35 億人的財富總合。另外,全球超過 10 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到 1.25 美元。因此,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便是:如何結合都市化與分配不均這兩大趨勢,在加速全球都更之虞、也同時解決貧富差距惡化的問題?

未來 15 年居住在都市的人口,將從現在的 39 億人、增加到 50 億人;而人口破千萬的超級都市,也將從 28 座增加到 41 座。 這意謂需要一個解決方案,能加速全球範圍的都更意見整合,之後對基礎建設進行更新。除了提高都市應對過剩人口的負載力(urban carrying capacity),也同時為 5G 時代的物聯網、智慧都市做好準備。

先找到價值所在,利潤亦會隨之而來。世界前 15 大經濟體,在 2030 年除了美國、印度,其餘都將面臨勞動人口大幅短缺的問題;換句話說,以炒作地價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其失效是早晚的事。因此,與其問說要如何吸引開發商投入,倒不如問開發商該如何轉型才得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