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籌組農產運銷合作社,推動「農家就是你家」理念

最後15小時,達成率85%,還差一點點,懇請大家幫忙分享。


甚麼是合作社?為什麼會出現合作社?

關於合作社的歷史與基本問題,我們可以在不只賣冰棒 「合作社」其實很強大內政部合作事業入口網站找到答案。

為什麼要籌辦農業合作社?

台灣的合作社有許多種類,依據104年中華民國合作事業統計年報顯示全國共有4484個合作社:
  • 農業合作社,共有1270個。
    • 農業生產合作社有683個,社員數達61301人,例如: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
    • 農產運銷合作社335個,社員數達86306人,例如:桃園縣果菜運銷合作社。
    • 農業勞動合作社有16個。
    • 農業供給合作社有9個。
    • 農業利用合作社有2個。
    • 合作農場225個,社(場)員數達20101人。
  • 消費合作社,共有2226個。
    • 人民團體社有11個,例如: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 學校社有1525個,例如:學校的員生消費合作社,俗稱福利社。

其他與農業產銷較無直接關係的合作社有工業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共用合作社、保險合作社、儲蓄互助社與綜合合作社。

一般認為日本農業發展比台灣進步的原因之一是日本農協與生協的發展較台灣完善、健全。日本農協在台灣稱作是農業合作社,生協在台灣稱作是生活消費合作社。我們可以從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1)與日本生協相遇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2)產地餐桌深刻連結,看到日本農協與生協如何發展、如何合作。也能夠從日本農協大改革,力求「強大農業」!看到近年日本農協的戮力改革。

事實上,台灣合作社制度已有百年歷史,104年合作社數量高達4484個,社員高達兩百多萬人,可惜的是,民眾大多對合作社是很陌生的。近年來,由於食安問題使得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躍上檯面,成為最具知名度的合作社。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其出版的「2015共同購買手冊」中,共有151個合作對象,其中只有3個農會(台灣農會是信用合作社,主要業務是信用,不是農產運銷),其他多是與各地區小農或公司合作,為什麼合作對象連1個農業合作社都沒有呢?到底台灣的農業合作社發生甚麼問題?

新型態農業合作社與傳統農業合作社有何不同?

部分傳統農業合作社因制度不健全,變質成為類似大盤商角色,或是由理監事一人控制運作,失去民主合作精神,可參考小漁夫心聲:改善產銷管道,避免被剝削。還有部分合作社財務不夠透明,不願意提供年度營業額給中華民國合作事業統計年報,使得年報上幾乎有半數合作社沒有年度營業額資訊。所以,我們主張新型態的農業合作社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 社員具備民主合作精神
  • 財務公開透明
  • 顧客參與經營

非營利的農業合作社與營利大企業有何不同?

小農加入合作社成為股東(社員),合作社由社員共同經營,小農負責生產,合作社負責控管品質、處理銷售、發展自有品牌,合作社的營收扣掉營運費用後,若有盈餘則回歸給小農,消費者獲得實在合理的價格。而營利大企業從組織成員、經營模式,到盈餘分配都與非營利合作社差異相當大。請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