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無以廣才─記2013年臺灣獅與印尼巴里島音樂交流(上)

遠離巴里島上飽受觀光盛名所累的勝地,反其道而行選擇了遊人罕至的村莊徐行。少了成群遊客吵雜的叨擾聲,皎潔月光灑落的幽暗僻壤小徑裡,除了幾隻狗時而鳴叫的吠聲外,時不時便從遠方傳來甘美朗的飄揚樂音。 此時不過戌時許,以臺灣作息標記大概是晚餐後的電視八點檔放送時刻。這裡的居民也已放下一身疲憊食完晚餐,不同的是等待他們的並非什麼好戲開鑼抑或歹戲拖棚的電視劇;反而是各家各戶聚集在村裡的活動中心,以及某位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家裡,一起練習屬於他們自身文化的音樂:印尼音樂中巴里島特有的安克隆甘美朗(Gamelan Anklung)。這時各式大小、形制不一之金屬樂器響亮的敲擊聲,與擔任領頭的蒙皮鼓Kendeng所發出之強烈節奏,便在接下來數小時的練習光陰中,交織出層層疊合在一起的巴里島安克隆甘美朗的音樂形貌。 或許有些人會納悶,不就是些伊伊呀呀的樂器,為什麼甘願義無反顧的花去這許多時間?然深入去探究後,便會知曉有些收穫,不單只是用金錢、目的來權衡輕重。對巴里島居民而言,練習時凝聚的團結向心、持續傳承的文化印記,以及從小培養的文化敏銳度,可比花費同樣的時間精力,累積購買山珍海味或豪宅府邸所需的資本要有趣得多了。(201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