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緣起

        我在去年十二月參加了台灣民間教育組織“世界公民文化協會”舉辦的“有任務的旅行”之競賽,經計劃選拔與換桌會議決賽後,得到林正盛導演的青睞,獲選為『法國—做出坎城影展的手』任務執行人,因此開始了這次的紀錄片計劃,在嚮導林正盛導演的指導與協助下,希望能藉由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眼睛去看見,並帶回法國電影文化的純粹與力量。  


關於我

李嘉芳   目前就讀臺大社會系,以文學與電影為志業,曾執導過一部學生作品(請點我 (5:32開始))。 雖經驗較少,但我(與我的導師林正盛導演)都認為,一部好的紀錄片應是能夠提供一種好的觀點,包括敘述的層次與觀察的細膩度,技術反而是其次,因此儘管我的技術可能無法像科班出生的人一樣傑出,但我們相信我擁有獨特的眼光與敏銳的感受力,同時運用我的社會學背景,去透徹地觀看一個城市、一種文化與人之間的運作,進而建構並完成一部好的作品。

在技術方面,則林導演會一路提供我訓練與協助,包括從前期籌備的拍攝訓練到後期的後製教學,確保我在拍攝期能夠獨立進行拍攝作業。

x 另外我在巴黎的時候,也將成為林正盛導演最新一部拍攝作品的被記錄者之一。因此除了我執導的此部紀錄片外,此計劃也將包含、出現在另外一部林正盛導演執導的紀錄片之中。



>>我想做什麼?

   我想探討法國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工業而如此強盛的背後原因究竟為何?而台灣的電影產業未來又該如何發展下去?

   台灣國片自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號與2011年上映的賽德克巴萊等台灣故事大製作開始,市場上掀起一股國片復興之浪潮,國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隨著潮流而行,擁有大量資金注挹而崛起的卻大部份是以商業干預的作品,在台灣,「先有市場,才有作品。」是不可爭的事實。但,因應市場而生的題材較單一,內容也較貧乏,又不健全的市場機制與政府政策使得此等影片無限制地播放,蔚為氾濫,甚至擠壓到有高藝術價值,深度探索人性、真實之作品的放映機會、空間。

        長遠來看,缺乏深厚文化基底的文化工業是無法健全發展的,台灣的電影文化產業,若要持續、有力地發展,需要正視兩個問題層面,一為文化的本質,即文化藝術作為文化藝術,應該有如何的內涵、意義,甚至是被觀看、尊重的方式(觀影者的教育)?二則是電影作為一種產業,政府與商業應該如何介入與創建一套周全而穩健的制度,以實質的人才培育與資金引流方式成為電影產業多元興盛的強大基石。

      而法國正好提供了我們一個借鏡的機會,法國電影有其特殊氣質與藝術成就,在國際上的高度不用多說,我特別想探討的是三角結構式的法國電影產業的特殊環境背景:健全的文化政策制度(包括稅制)、民間觀影環境人民觀影素質。三者在互相影響、協助的各種正負回饋中,使得法國電影工業成為一種有機體,能夠永續”地發展下去,並且容納各種聲音,在巴黎觀影環境的探訪裡,我們也將看到法國對於藝術文化的包容性,有專門播放歐洲經典老片的影院,也有實驗性質的短片電影院,更有以拉丁美洲、中東或亞洲為主題的電影院,還有大小影展,甚至免費的露天電影節,讓市民能夠無距離地親近自己喜愛的電影類型、模式,而在百花齊放的觀影習慣、品味中,我們更能窺得由制度底下去醞釀的人民的品味的力量,一種以人文素養撐起整個文化工業,由下而上,因而堅固不摧的力量。

      而整部片借鏡法國經驗,最後終結於臺北,想傳達的概念(反思)有二:

一是給政府:臺灣藝術文化產業需要政府明智的政策決定與產業機制設定!

                        臺灣藝術文化產業不只是喊著創新的口號,而是要深耕,

                        包括永續性的產業機制(人才培訓、資源引流等)和包容多元文化的友善發展環境。

二是給觀眾:臺灣藝術文化產業需要人民對藝術文化的感受力與品味!

                        臺灣藝術文化產業不只需要創作者的努力和耕耘,還需要有感受力的觀眾,

                        沒有對好作品的掌聲和對差作品的批評,沒有對自身喜好與感受的理解忠誠

                        就沒有對藝術的尊重,也沒有滋養豐盈藝術文化的土壤。

而我認為,這龐大的問題,

藏有最核心的關鍵,將在於生活裡。

因為,「藝術從感受出發,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滋長,

如果每一個人的心裡都長出一朵

流動的城市就會變成一座流動的花園。」

(而我們都期望臺灣在未來(即現在)的繁花似錦。)


於是,我決定,從拍攝法國家庭()看電影的生活開始,切入。


拍攝計劃

          今年六月底到八月初,將前往法國巴黎(電影文化重鎮)進行拍攝,以拍攝一法國家庭與一法國電影學院學生的生活為主線,並輔以法國官方電影機構之訪談內容,與各式各樣大眾觀影環境與經驗。

 [內容架構]

        影片開頭會以主角(法國電影學院學生)去參與一場盛會般的電影放映為開始,巨細靡遺地捕捉主角打扮、走過街頭的樣貌,到看完電影、到街角喝咖啡為第一段落,步調輕快,展現法式生活風情。接著引入對於主角的訪問,關於其對於電影的態度、想法等,並適時引入些許訪問法國官方電影機構之政策、意識之片段,展開整部片。  

        第二大段落以法國電影街、拉丁區藝術電影院的探訪為主要呈現,以隨機街頭訪問、互動的方式記錄與呈現法國人觀影的多元,各種風格、內容(不同國家、年代取向偏好)的獨立電影院並立街頭,與電影書店、電影咖啡廳相輝映,在各個影院背後都有堅持的老闆與死忠的影迷,此部分以訪問觀影者的觀影經驗、喜好呈現出橫向的文化光譜,輔以訪問獨立影院老闆對於法國觀影環境的看法,再加上細微的影院互動現象觀察、記錄,如售票員與觀影者的互動、談話,觀影者的習慣(如人手一本影評雜誌)等。

        接著以母親帶小孩看電影的橋段,引入第三部分,以一個法國家庭的觀影作息方式為開始,看不同年齡層、社會角色如何有不同的觀影經驗,並帶到露天電影節的畫面,剪入一小段訪問主辦單位之內容,引出法國上上下下對於電影的熱愛歡騰與廣大文化胸襟,最後將畫面帶回到臺北,以簡單而鮮明的臺北人觀影畫面(制式化的進場、一種隔絕生活與電影的商業操作模式)作為結束,留給觀眾一個落差、一個反射、一個問題,作為台灣電影未來之反思。


[拍攝內容細項]

A採訪:以採訪特定電影相關機構,了解法國政府官方對於電影作為一種工業之想像與實際推行之政策、作法。

採訪對象:a.  Le Centre national du cinéma et de l'image animée (CNC) 

                  b. La cinémathéque française (法國電影資料館)

                  c. Le Forum des images (影像論壇)

B特定人物跟拍:跟拍一法國家庭、一電影藝術學院學生,記錄社會中不同階層、社會角色之觀看電影的方式、習慣與心中感受、價值觀念等。

C側拍與互動: 總概式地記錄法國觀影環境,包括電影街、藝術電影院(如Champo、Studio Galante、Racine、Quartier 等)、電影書店(如Ciné Reflet)的採訪、記錄,以及巴黎電影節(Paris cinéma le festival 2014) 、露天電影節(Festival du cinéma en plein air de La Villette)的採訪等,並紀錄觀影、參與的人們之觀影行為、習慣之細膩觀察,也會佐以街頭訪問(可能設置裝置藝術做互動)。此部分較為隨機且流動,且注重人與環境的互動,並由此呈現出法國人對於觀影的想法、價值與信念。


回臺計劃

       因為希望政府能夠聽到民間對於臺灣藝術文化發展的意見、想法,因此林正盛導演預計在今年年尾,至遲至明年上半年(配合它的拍攝計劃),舉辦正式影展,將在影展上播放此部作品,並且邀請龍應台部長及相關文化部官員來觀賞,也希望各位時可以到場參與指教。


一般放映活動

包括電影文化中心、學校:於全台灣文化展演中心(如新北市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學校(高中、大學)進行至少十五場的放映與映後座談活動。


加上個人放映:至少六場(包括特映場),於咖啡廳、藝術空間等聚落,做互動性的放映及主題式的講座活動,希望可以跟對電影文化有興趣的民眾有更多交流接觸。

比賽:預計參加2015年金穗獎 紀錄片比賽項目

x並持續爭取更多放映機會x


經費預算

拍攝費用(包括前期籌備與拍攝期之器材、人力等) 4萬

x 主要拍攝為我,另輔一名拍攝助理。

機票 世界公民島協會 全額補助

團隊(2人)拍攝開銷 (吃、住與交通,影院、展入場等) 6萬

後製費用 (剪輯、拷貝等)1萬

推廣費用(正式影展外之小型放映活動之推廣)2萬


執行進度


x 訪談聯絡經由臺北電影委員會協助 x

(不定時回報)


團隊介紹

x 此片拍攝導演與主要攝影為我一人,另輔以攝影助理一名 x

  因製作經費與拍攝取向的設定,希望以較貼近被攝者生活,如隱形者般的角色進行拍攝,因此採用小團隊編制,且整個計劃執行(包括籌備、拍攝與後製),全程接受林正盛導演的指導。


回饋計劃

謝謝你對此計劃以及對我的支持。

這次計劃以電影為主題,且會造訪巴黎當地的電影街,且我想會支持這份計劃的你們,必定是對於電影有著無比的熱情,也亟欲臺灣電影以及臺灣藝術文化能夠走向更真實美好的未來,因此我希望能用電影藝術相關產品(A套餐)回報你們,另外較希望參與此片放映計劃的你們,也提供了B套餐供您選擇。

x 特映場將舉辦於正式影展前,我與林正盛導演都將到場主持,以較高互動、PARTY式地進行活動,時間地點將另行公佈通知。


x 贊助回饋內容

贊助300元(提供3種選擇)

A 巴黎特色藝術明信片 1張 

B 巴黎特色紀念品 1個 

C 您的名字將出現在片尾感謝名單


贊助800元(提供2種選擇)

A 來自法國的電影明信片 1張 + 巴黎特色紀念品1個

B 您的名字將出現在片尾感謝名單 + 特映場VIP入場


贊助2000元

經典電影海報 (小)(隨機)+ 您的名字將出現在片尾感謝名單+ 特映場VIP入場


贊助3000元

經典電影海報(大)(可指定)1 張 + 您的名字將出現在片尾感謝名單 + 特映場VIP入場


贊助5000元

電影相關書籍 1 本  或 經典電影海報(大)(可指定) 2 張 +您的名字將出現在片尾感謝名單 +特映場VIP入場


贊助15000元

在電影裡打出您的名字,為執行製片之頭銜。

+特映場VIP入場

+受邀與相關製作團隊餐敘


x 實質物品(海報、書籍)會在回臺後(8/15後),儘速寄達各位手上 x 來自法國的明信片則在旅程中寄出,耗時較不確定,請各位見諒 x 一般影展與特映會之確切內容時程則會擇期公佈於進度,並另外個別寄信通知各位 x


x 感謝各位!誠摯邀請大家加入 /FB粉絲頁/  一起完成這趟反思之旅x


風險與變數

  • 因紀錄片拍攝過程較難以掌控,內容會隨著實際拍攝捕捉到的鏡頭而發展,因此可能有最後呈現影片非當初計劃之構想的可能,如拍攝主線的轉換,但大方向不會背離,若對於影片內容的確定性執著者,請斟酌此情況贊助,謝謝。 隨機海報與書籍將依法國當地電影相關店鋪的貨源為選購地點,現在無法確認實際內容,但保證會不顧一切在巴黎尋找到經典、或極富特色的物品給您,謝謝。 有關影展的消息,會在日期確定時公佈並確實通知您,您也可以隨時向我詢問(cf5210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