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離開過,所以更知道部落的美好。回家,是一種認同自身文化的選擇。無論哪個族群都要認同自己的文化,文化蘊涵著古老智慧,也使我們更加暸解土地的偉大、自然的奧妙。承襲傳統亦同時融合當代,在舊與新之間相互碰撞,利用建築、音樂、繪畫、戲劇,進而生活就成了文化的延續,盡可能地把屬於吉拉米代的一切展現與留下,並透過教育讓人與大地和諧互動的生活智慧,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藝名莫言的阿美族創作歌手騰莫言・基鬧渾厚的嗓音更襯那堅定不移的信念。



     

吉拉米代(Cilamitay) 位於花蓮縣最南方的阿美族部落,漢語意指「大樹根之地」。座落在海岸山脈最高峰下的吉拉米代,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四座瀑布與頗負盛名的小天祥峽谷、世界百大綠色旅遊地景百年水圳與天空梯田。定居於此的族人百年來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透過食衣住行之日常,活出適切當地的里山倡議。



|       

各地傳統文化,現今面臨逐漸被淡忘的迫切危機。吉拉米代部落古調歌者( 莫言 )透過音樂創作藉以傳遞部落自然,長年投入阿美族傳統歌謠教唱及文化藝術課程,試圖將耆老的神話智慧,刻劃進部落孩童;極力推行部落文化旅行,使旅人更貼近自然之韻。原民文化復興的推展中,又以自然建築復振最為耗時費工,部落與藝術家村夢遊牧自然建築溯源行動,前後累計達六百人次的志工,夥伴們克服萬難,堅持承接艱鉅使命,自2 0 2 0 年 1 1 月至今,仍持續熱血挑戰─以自然建築訴說原鄉人守護土地的故事!





      

然而,因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導致財力、人力皆無法順利到位,原已預定前來協助自然建築施作的眾志工們,先後取消行程;原先莫言週間造屋、週末必須爭取外地演出,以補足施作款項的演出機會,也同疫情全數取消。但茅草、藤皮、杉木等費心處理的天然建材,卻無法放任其日曬雨淋,等後人力與建設款項充足之時。種種現實課題,無法僅倚藉浪漫與熱忱就能迎刃而解。



 您 我 一 起 參 與 這 個 正 在 發 生 的 故 事 

一想到建構到一半的自然建築,未來將可帶來對內傳承與對外傳揚的長期效益,全體不畏疫情困境與艷陽烈日,分小組持續建造各幢自然建築。為在今年秋收之前能共享此扎根教育的人地共生建築,讓吉拉米代孩子能在自然建築中進行各種學習,並為往來於此的旅人呈現在地特色,我們堅持使用細膩的手作方式,融合傳統與現代技法,回應自然。敬邀喜歡原住民文化、認同友善環境、嚮往深度旅遊的您,一同支持土地價值、傳承原鄉文化!讓您我一起參與這個正在發生的故事!


\ 關 於 我 們

      

發 起 人 騰 莫 言 ・ 基 鬧 | Engmoy  Cinaw 

莫言生長於海岸山脈最高峰麻荖漏山下的阿美族部落——吉拉米代。

音樂人懷著對部落深切之愛,同時長年研究部落傳統古調歌謠,藉外地演出之機,傳唱部落頌揚原鄉,聲出對祖靈的敬畏之心,創作極富地方風土的「鱉溪之歌」、「我愛富里我的家」、「馬卡巴嗨」等歌曲。他以沉穩如高山之泰然、嘶沙高亢的歌喉彷若溪水波湧,使聽者如遊走於山海間。曾獲 2006年台東縣「南島文化節 _ 南島語系歌曲比賽」首獎,2013年「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第二名;不定期的島嶼巡迴與跨國演出,

教育工作者,探尋部落歷史脈絡,依循先人的智慧,並將其記載成冊,藉由採集與施作與自然共生。引領師生共同溯源。

生態鬥士  ,莫言同時身兼吉拉米代部落文化產業協會理事長,基於部落曾經發生的環境議題,積極促成山川巡守計畫;並與公部門連結,協力創造在地河川環境整治的四還願景(還地於河、還石於河、還魚於河、還水於河);關懷部落主要產業─水稻與生態環境的關聯,進而躍身成為第一線的農夫,促進食農教育發展,熱心致力奉獻於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合 作 夥 伴 |   |   、水  |深耕自然建築者

從小家徒四壁,家外滿是田野。父親自幼為流浪街頭的孤兒,母親是樂器工廠女工,為家中長子,於 1 4 歲暑假在石棉瓦工廠打工,步入肺纖維化之後途。爾後青年期嗑血並切除左肺,作為台灣步入工業時代的代價之一。師承鄭氐太極拳 2 6 年,發現武拳如舞之精髓兩者並無二異;1 9 9 5 年 自製一組拾音器,於山中田野間採集音景,卻聽見遠處的工廠噪音,驚覺家鄉田野已被工廠全數覆蓋,是浪子遠走他鄉逃避問題的根源。長年安份於朝九晚五上班族,以半身浸泡法填補內在渴望的藝術創作。2 0 0 5 年後便全身浸於非物質性工作狀態,混合流放於異國並以生態村之推廣為畢生志業。

長期關注生態環境與生物鏈的合作關係,透過自然建築農作與古法研究 探索人存活土地之引向,成立「相和作社」集結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流浪法國三年十個月,著作《 流浪報告 》《 半年時光,一棟房子裡 》二書,代表作有《 在一片電路網中的道德秩序與自處之道 》《 密封或防水措施 》《 巴哈無伴奏計畫 》等。



合 作 夥 伴 |    | 田野駐地藝術家|自然建築設計者

年幼上教堂聽人說書 , 小學迷戀廟宇得自草根儀式 , 臣服於天地景仰。中學逃課爬牆期演化於山海體入五感 , 高職浸淫美術探索 , 修習金屬礦石工藝 ; 課後穿梭西門町假鬼屋從事魂魄裝扮。類劇場狀態為變身起始源 , 遊走於常人與魂魄出演通道 , 八年建築學習自場域至肉身行為 , 至舞踏、泥塑偶戲、浸身造土生態藝術村 , 發現時間構築於詩句、聲響。自流放異域期間 , 發現思鄉滿溢 , 遂由衷心神回溯島中之物。時時黏字畫、採集作菜、造山野屋間、戀音聲片。

此刻專注傳統掌中戲與島嶼田野學習 , 一面行進創作天工體驗萬物共時凝結狀。 定居於淡水河畔大龍峒 , 日日見天見師傅 , 見自然古古發光物 , 見生滅無無有有。 主體意念不定時接引自然頻道 , 並記下靈肉移行 , 盼從中建立小小島嶼地誌。正行進各種天引入身之內外物質交集成體的複合行動 , 進行項目:包括「肉身地圖」 「 日常回返 」「 村夢遊牧 - 身境之所 」。




自 然 建 築 施 作 志 工 | 眾 義 士

我們邀請將近600位志工夥伴分梯次輪流參與,與我們一同經驗山林自然的踏實勞作,學習探索先人們所識之傳承至今的構造源初之起。

一切一切⋯⋯ 進入各種跨域之中!部落頭目、古調歌者、蹺班老闆娘、有機稻米農夫、大廚師、傳統刺青師、國際志工、舞踏手、自然建築人、遊牧人兒、舞者、音樂人、校長、攝影師、老師、人類圖解人、工程師、學生、警察、雕塑家、塔羅人、演員、導演、部落獵人、自然解說員、結構技師、大學教授、神奇整脊師、插畫家、會計師、醫生、旗袍造衣人、金工人、怪手大哥、土木技師、芳療師、茶人、品酒博士、民宿主人、小童,在此刻相遇,相依。


\ 關 於 自 然 建 築 溯 源  /

如同正在土地深根的種子與樹根枝幹,我們將自初始,認識自然物如何透過人為的邀請與細細勞作,進入日常中的運用。透過吉拉米代部落頭目耆老與族人的分享,經驗著傳統竹木構造原型,透過藝術家自田野駐地的創作成體,透過手稿,將帶引一系列自然建築工作坊,作為未來土屋群建設基礎材料認識與實際應用。於勞作學習過程,一同經驗交集於枝幹、黃藤處理、煮竹與編織以及石灰養成與當地稻殼集合竹編土作牆體的物質轉化力量。


| 施 作 內 容 | 

造 :土 土 室

拾土,造室,造器


「曾在祖父家中看過阿美陶,是一個破損的生活器皿,儘管無釉色,卻完美呈現大地自然的顏色,遵循古法捏塑、製成,所有材料取之大地,最終也將回歸於這塊土地。而今從事阿美族傳統製陶的人也已經不多,這項傳統技藝正在慢慢被遺忘。」騰莫言・基鬧聊起對於阿美陶的敬畏與擔憂。



施作地點位於吉拉米代部落境內,將會以部落傳統工法結合土屋建築型態建造一棟兩層樓的陶藝教室。未來並以此地作為阿美陶的實驗中心,嘗試使用過去傳統素材融合新的自然媒材,與孩童共同創造阿美陶的新貌。屆時實驗結果也會一一被記錄,作為未來孩童的課程教材,使這項文化智慧得以生生不息地被傳遞下去。




造 : 部 落 聚 會 所 / 射 箭 場 / 食 物 花 園 / 魚 祭 場古老的智慧,透過記載得以追溯、藉音聲得以傳唱、自土地而生的舞蹈得以深根。  族人會在部落聚會所傳授傳統工法、進行祭儀的討論、圍著篝火配著小米湯載歌載舞、同時也緊扣人與之間的神聖之域。

古老智慧,透過記載得以追溯、藉音聲得以傳唱、自土地而生的舞蹈得以深根。

族人會在部落聚會所傳授傳統工法、進行祭儀的討論、圍著篝火配著小米湯載歌載舞、同時也緊扣人與之間的神聖之域。



生態多樣性  建置食物花園與漁祭場,建立部落教室群舒適微氣候與生態多樣性,漁祭場週邊移植野菜建立綠帶,藉以調節水溫,建置水循環系統,建置自然石陣,提供魚群棲息,模擬野生環境,建立友善親水坡度,與食物花園相連構成整體視覺。

永續農作  種植地於未來戶外集會所周邊,此地土壤現況黏土質偏高,於基地一隅設置堆肥箱,將廚餘轉化為有機肥,進行土壤改善,協助種子作物吸收友善養分。以樸門永續系統(permaculture)厚土堆肥法,透過永續農作建立食物花園。

參與式教育 原生種野菜供孩童辨識與炊煮,進入採集的日常勞作,提供學校師生的米餅香料、酵素汽水與各種日常食飲探索。邀請師生與夥伴參與樸門農作,解說作作中之細細,以螺旋結構結合泥塑組成「可食地景」構造能量,有助未來孩童師生農作樂趣。




造:食農教室


食農教育為環境教育重要的一環。未來我們將以部落傳統茅草屋形式,建造食農教室,成為互動式教育的田野基地。此地也鄰近生態豐富的鱉溪,計劃復育臺灣特有種的菊池氏細鯽,延續自然所給予我們的豐盛資源。藉由教育傳遞良善的食物知識,啟發孩童對餵養我們的大地及生產食物的人抱持感恩之情。



 已 施 作 項 目  

造 : 土 廁 所 與 淋 浴 室



承襲部落傳統工法,採柳杉作為樑柱結構。柳衫 - 先用刀去除黑色表皮;彈出墨線,裁切,兩兩相對,確認密切交合;整修磨致溫潤。黃藤 – 原生種棕櫚科,莖強韌彈性;立柱上樑後,以藤編與木榫結構束髻編織,繫結纏繞藤皮固定於七里香木榫上,連結作用於各樑柱交接點;每處使用三條藤皮綑綁固定。部落竹管牆面結構。採集:黃藤、桂竹、綠竹、七里香;融入吉拉米代稻稈製作土牆與屋頂,耆老藤構編織傳承。



造 : 一 座 佈 告 候 車 亭

佈告部落裏的物質與精神  連結部落內外部土地世界




自過去口述歷史與物質創造中敘事神話,進入部落語言與敘事概念,自這座島嶼自這塊土地為初。藝術家進入吉拉米代,透過自然、耆老、奶奶、獵人、族人,將其交集感知,線索記錄。以故事採集作為前身,將其感知與意境心神進行敘事;轉化過程,進行意念視覺化的顯體勞作。


造:男子聚會所 | A d a w a n g




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流,就如同大地源源不絕的川流。 

大地如何教導我們,我們就如何教導給孩子。

                                                             —— 騰莫言・基鬧


阿美語 A d a w a ng ( 青年聚會所 ),其中一個功能是作為部落教育基地。為訓練原民兒少在大自然中生存所必備的技能,舉凡生火、砍柴、漁獵、藤編等 . . . 須住在Adawang 進行全天候培訓,因此設置藤床。Adawang,肩負起傳承阿美族傳統山林智慧的教育使命!阿美族傳統造屋至少使用九種植物,人們為了要活用自然,因而保全自然,此乃人與大地和諧互動之作為。


\ 您 參 與‧大 地 共 好原 鄉 教 育 / 


自然建築溯源,從採集、篩選、前處理、搭蓋、保養等,施作過程極為細緻。不僅讓友善環境的建築技藝得以傳承與展現;亦發揮極大的凝聚力量,集結認同自然建築理念的近六百位國內外志工參與,一起貢獻與學習;更期待竣工後自然建築空間發揮效益,成為阿美陶藝、食農教育、阿美族習俗、漁獵文化、體驗活動等教學場域。

龐大而繁瑣的施作過程中,我們面臨採集採購協商、與各權益關係人理念溝通、技巧熟練度與施作力道提升、時間與資源的配搭壓力、同時供應二三十位志工食材來源等大大小小的挑戰。我們克服萬難地從去年底協力造屋至今,如今卻面臨經費即將用罄,又因疫情無法如過往外出掙錢貼補施作的窘境。

誠摯邀請您一起支持,有更多力量,就能讓大樹繼續向下深深穩穩扎根,未來部落孩子們,將帶著無比喜悅的心,圍繞著大樹,唱出屬於您我的「大樹根」之歌。



\ 獻上・吉拉米代專屬之禮 /


             

                                 




【吉拉米代特別版 毛巾/T-shirt】

整體是一棵生命之樹的意象,中心是八角星,在阿美族裡象徵大地母親,八角星也有日月星辰之意,是敬畏自然的精神象徵。

樹幹是無限的符號,也是DNA,寓意萬物與自然之間的連結。

連接到樹根,下的符號是原住民常用的祖靈之眼的圖騰,代表部落型態的生活。

*毛巾:台灣製造   T-Shirt:中國製造


【 聽見部落之歌——吉拉米代部落傳統歌謠專輯 】

能歌善舞的阿美族人,傳統以聲樂歌謠為主要民族音樂類型,我們常可從複唱的音律中,聽見虛辭「Hohaiyan」伴隨著即興創作的實辭。無論是老人傳唱的飲酒歡樂歌,還是成人自娛的砍柴工作歌,抑或是孩子娛人的童趣兒歌,無不道出阿美族樂天知命的生活日常。盼您透過吉拉米代部落耆老及孩子們所獻唱的傳統歌謠,感受到部落的微風輕撫、土地溫潤和微醺氣息!


【大樹根之美─吉拉米代部落小旅行簡介】


吉拉米代部落的阿美族人在海岸山脈最高峰麻荖漏山下,取用麥飯石過濾的沁涼水源,在斷崖峭壁上用「猴子工法」開鑿百年水圳,引水灌溉著最接近天空的天空梯田,孕育著友善「哈拉」(阿美語指珍貴稀有保育類「台東間爬岩鰍」)的慢熟好米。依循山形地勢、從山地獵場延伸到水圳梯田地景,訴說人與大自然互動故事,稱之為「文化景觀」,亦曾被評為「世界百大綠色旅遊地」。


鱉溪 ─ 縱貫吉拉米代部落的母親河,百年來餵養著鱉溪沖積河階上的水稻田,而沿岸的部分稻農用堅持不灑農藥、化肥、苦茶粕的方式,回饋守護鱉溪生態。面對數以千計的福壽螺,農夫們辛勤地卑躬屈膝,僅靠徒手撿拾與天然誘捕,只為營造水田濕地之棲地環境,讓瓢蟲、蜘蛛有家,讓魚兒、小蝦穿梭水稻間,甚至讓山豬、山羌、食蟹獴到田裡戲耍。歡迎您到「Palafalan食農教室」來觀察水田生態,品嘗在地美食,體驗生態農夫!


吉拉米代部落族人講求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里山倡議」精神,食衣住行適量就地取材以友善環境。敬邀至鱉溪河畔,感受「還魚於河、還石於河」的人溪共好理念,體驗里山生活的善用竹材,享受竹筏漫遊鱉溪及手作竹香咖啡!





意願將引領我們。
留下此刻,所有生的痕跡。


一步步,一點一點的領受,祖先智慧。
透過此刻,彼此的力量交換與支持參與
未來,部落孩子們將感知著,每ㄧ位夥伴駐地而生的光亮。

  

自此茁壯成長。願我們透過此刻,ㄧ起收受自然奧妙。
盼形塑而出的當下,得以相融共振。

感謝,存在。



騰 莫 言 ・ 基 鬧  x  村 夢 遊 牧 

誠 摯 敬 上



風險與變數

  • 由於回饋品仍處於製作、打樣階段,照片僅為模擬示意圖,與實體商品可能會略有差異,敬請包涵。
  • 如欲疫情加劇影響,《吉拉米代雙人一日深度旅遊》將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地方政府規定決定何時開放辦理,募資結束兩個禮拜內將有專人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