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而山劇場虔敬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募資計畫

一顆熱情四溢的身心靈體,裸裎在祭場舞台上脈動著,以虔誠、讚美、感恩、祝福。

                                                                                  —團長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20142月,冉而山劇場通過文化部徵選,即將與其他4個團隊於今年7月份代表台灣藝術團隊參加2014年英國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台灣季」演出活動。這是愛丁堡藝穗節舉辦至今,首屆出現以台灣為主題的表演系列。我們要將屬於台灣這塊美麗島上璀璨的藝術文化帶到國際舞台上,與國際藝術思潮接軌、對話、撞擊出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新契機。

素人藝術家的我們做好了舉債也要去英國的準備,雖有公部門的機票補助,但不足以支應我們在英國一個月的生活,因此眾志成城的腳步帶我們來到了這裡
—FlyingV,促成這次募資計畫的實行。



愛丁堡藝穗節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是愛丁堡藝術節中最熱鬧、最具草根性色彩的跨階級藝術表演。這可追溯自1947年,當時的愛丁堡藝術節有8個不請自來的藝術團體在「外圍」開始自發性的演出。蓬勃的表演形式、多元的文化背景完全打破了當時以芭蕾、歌劇、交響樂為主精緻藝術的思維,也在二戰百廢待興、人心疲軟的世代輸入進一股全新的藝術能量。從此之後,愛丁堡藝術節正式將藝穗節納入表演系列,而“Fringe”也化用為「藝穗節」的官方名稱,原本「邊緣」、「外圍」的涵義在此昇華為多元藝術的大鳴大放。「藝術」,從歌劇院、音樂廳中解放出來,藝術的定義也往前推進一大步。愛丁堡藝穗節的表演形式後來直接影響了台北、甚至其他國家藝術節的舉辦形式,而愛丁堡藝穗節也不斷涵納不同藝術文化視野,如今將觸角伸向世界。今年第一屆舉辦的「台灣季」(Taiwan Season),將要讓世人見證台灣的美麗。」


Misa-Lisin.彌莎禮信》劇碼介紹

「貧窮劇場」+「行為藝術」=劇場化的行為藝術

剝除掉劇場漂亮的燈光、佈景和設計精緻的音效、對白後,還剩下什麼呢?身體和生命經驗的裸裎相見!

Misa-Lisin.彌莎禮信》透過一幕幕荒誕、蒼涼、滑稽、古怪、狷狂等看似無理可循的戲碼,我們企圖將原本屬於行為藝術中,長時性、空間性、概念性的表演形式「劇場化」(theaterize),以演員集體的生命經驗為基礎,打破「概念先行」的表演形式,以身體、歌聲、儀式串起層層當代、神話與歷史的迴旋,層層帶領觀者進入奇幻映照的鏡中世界。「劇場化」後的場域,是與觀眾互為主體的空間概念觀者本身既是「凝視者」也是被凝視的本身,在劇場這片心靈的鏡子中,透徹、折射他人或自己的人生。



Misa-Lisin在阿美族語的意思泛稱一年四季都有的祭儀。Misa-Lisin.彌莎禮信整齣劇碼就是一則神話,一場祭祀行為。劇場的核心是塗抹全場的泥巴,泥巴既是萬物生成的「有」,亦是渾沌混濁的「無」,有無相生之間,一些虔敬、迷惘、初始孕育其間,人則為載體。因此以人為甕(陶甕在阿美族文化中為迎靈的媒介),貫通天地之間。




與自然共鳴的世界音樂

破除精緻編曲和音效,我們以人的「吟唱」貫穿全場。準備好你的耳朵,民族歌謠或即興的囁嚅、私語、吟唱將在劇場中此起彼落,因此每一場的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樂器和配樂是以世界音樂為基底,樂手阿木兒融合台灣、非洲等原住民族音樂,重視節拍、氛圍與文化情韻,樂器取材自大自然元素,例如種子、皮鼓、鈴鐺與頌缽。



籌募資金運用

「天哪!是去愛丁堡藝穗節表演耶!」這是團員們獲知通過徵選後的第一個反應興奮有如沈醉東風,不過沈浸了兩天之後,冉而山劇場可是馬上振作起來,因為隨之而來龐雜的經費開銷,讓這個新成立的團體陷入困境。

冉而山劇場成立於2012年,前身是漠古大唉劇場。經濟因素、理念轉型及團員們各自的遊歷焠鍊,磕磕碰碰了十年才長成現在的模樣。但台灣小劇場藝術團體的困境依舊,在壯大成為知名、穩定票房的大型劇團之前,我們依然得擁抱繁複的計畫程序、層層審查制度、資金調度、及行政/演出/宣傳三位一體的先天不良劇場體質。

團員們都是素人藝術家,為著藝術職志,各自有一份勉強糊口以換取更多藝術創作時間的工作。還有的團員,身兼行政、舞者與學生三重身份,手頭數份打工,就是為了維持豐沛的創作源頭。如今劇場短短時間竄起,獲得代表台灣出國表演的機會,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一步一腳印,由業餘藝術到成軍,從「漠古大唉」再到「冉而山」,用強韌的生命力挺拔長出的果實。

我們目前到英國一個月的餐費依然沒有著落。在台幣英鎊匯率比1:50的落差中,一客火腿蛋早餐(£2.9)在當地就要價約150元台幣。這是我們目前最迫切的目標,籌措經費。我們將帶著原汁原味由太平洋海風、山谷回音、沾染著土地的草根渲染出的《Misa-Lisin.彌莎禮信》,到舉世聞名的藝穗節,讓全世界看見、聆聽、觸摸到台灣,IlhaFormosa

我們需要您支持的力量


所需資金列表:

項目資金說明
(1) 英國演出期間餐費
NTD.150,000
500元(以能料理簡單三餐為主)×30天×10人
(2) 自費2人英國住宿費
NTD.126,000
2100元(藝術節辦理單位核定)×30天×2人
(3) 專門舞台技術人員工作費
NTD.69,000
一式
(4) 服裝、配件在當地維修費
NTD.5,000
一式

我們將於7/268/26一個月的時間,進行21場演出。文化部核定補助8人機票費、住宿費及保險、道具運費;我們有10位團員要出國演出,因此我們還要募集:當地生活餐費、2人的自費住宿費用以及當地演出技術、維修費。


關於冉而山劇場Langasan Theatre



☜臉書專頁:冉而山劇場

豐富生命經驗的各領域成員

冉而山劇場(Langasan Theatre其實也立意打破表演藝術的階級。成立於2012年,我們的成員來自不同的領域:藝術家、工藝師、作家、文史工作者、工人、農夫及學生;及不同的族群:原住民、平埔族、客家人、閩南人。有來自野地澎湃的呼喚,亦有都會區的飽滿活力,我們用生命和身體鼓動成一首首鮮明的詩歌。



概念:劇場就是心靈的鏡子

鏡子,阿美語叫做d′adingo-anadingo就是「靈魂」的意思,同時也可以指「影子」。每一齣展演在舞台上都好似掛著一面無形之鏡,映照出濁濁如泥的世界,同時也直指自己的內心。是謂:「劇場就是影子、心靈的鏡子」。



形式:環境劇場的排演形式

劇場得以在任何角落發聲我們以身體為載體,以吟唱為布幕,以環境為劇場。每一場的排演,都將情景拉到戶外,山岳、海洋、或河流,探討受到社會化的身體,如何將個人內在的迫力/驅力釋放出來、化做「行為」。



活動經歷:

2014年 冉而山劇場獲文化部徵選為2014年愛丁堡藝穗節表演團隊之一

2013年 Misa-Lisin.彌莎禮信》於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大禮堂演出 

2012

    10月 協辦策劃執行—原住民行為表演研習營(進階班:花蓮部落大學)

    07 策劃執行主辦---升火.祭場.阿搭望成人戲劇營

    05月 協辦策劃執行—原住民行為表演研習營(初階班:花蓮部落大學)

    01  冉而山劇場創立於太平洋與花東縱谷間



參與愛丁堡藝穗節團員: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AdawPalafLangasan 
花蓮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 冉而山劇場創團團長、原舞者資深團員,集編、導、演、唱於一身

「婀睞(阿美語:謝謝),感謝原舞者、優劇場、 臨界點、 差事劇團、 被壓迫者劇場、無垢劇場、 上默劇團、光環舞集及行為藝術等等的前輩、老師們的啟迪和「貧窮劇場」的闡明者,才有喜愛劇場的熱情。」





﹦阿木兒・拉達 
AmourLada﹦
花蓮縣貓公部落阿美族 樂手、Confluence World Music 世界音樂演奏團體成立者

英文名稱(AMOUR),是法文「珍愛」的意思;中文名阿木兒,是堅持用愛與關懷釋放音樂靈魂的原住民名字; 藉著原始而單純的樂音,觸動你(妳)的心靈深處;藉著原始而單純的樂音,作為人與人溝通的媒介。

{{ 我是世界音樂愛好和演奏者,藉由國外的演出期望學習到和帶回更多的經驗給台灣的朋友們。我是原住民,代表台灣很榮幸。我喜歡有創意的演出,和融合性的世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感覺。我想要去到當地吸取各國藝術演出的經驗,增廣見聞,增加未來在台灣舞台上演出的自信及對聲音在藝術表達上能有更多的想法。

劇場是我重新接觸花蓮深入認識花蓮的砌石,參加劇場的課程深深地為它在表演藝術的努力及用心而感動。很喜歡冉而山劇場,對於演出內容的包容性及即興互動給予很大的發想空間。我希望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劇場在國內及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為劇場的真誠付出回饋一己之力。劇場讓我重新認識花蓮、重新回到外婆身邊、重新認識新朋友、重新懂得真正在充滿山海,樹木,草花與祖靈的氛圍中好好的呼吸……                                            阿木兒拉達(愛丁堡藝穗節樂手)}}



阿螞樂.卡督 Amale Gadhu﹦
屏東縣好茶部落魯凱族 / 歌手、藝術家

參加2013年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參獎、草根人民論壇 歌唱演出、台灣和平音樂祭演出、紀州庵文學森林雙週年演出等。





撒韵.武荖 SayumVuraw ﹦
花蓮市撒固兒部落撒奇萊雅族 / 原舞者資深團員、詩人、撒奇萊雅族歌手

撒韵武荖是小姐,出生在花蓮,是臺灣原住民撒奇萊雅族。小時候寫作文不會用標點符號,長大後開始了沒有逗點的寫作,所以我寫詩,也跳舞。我的興趣是一直跳舞跳到老,然後回家鄉種田。


{{《Misa-Lisin.彌莎禮信》的「泥巴」是讓我觸發一起共舞的聯結,「泥巴」是天、地賜給人類最「潔淨」也是最「混濁」的禮物。它可以使人的心潔淨、更可以使人的心混濁,這是冉而山劇場一直在用身體不同的狀態之下,詮釋出來的多元表演,而表演者的核心有來自跟自然大地的接觸,也有的表演是來自母體裡的狀態。團長阿道‧巴辣夫,帶領我們這批演員要將這樣最靈魂的深層,用舞蹈、用不同原住民族的歌曲去傳遞給所有人看見、聽見,冉而山劇場的核心來自於世界的「混沌」,更來自於人心的「混濁」。

.武荖(愛丁堡藝穗節樂手兼表演者)}}




﹦摩力.嘎赫地 Moli ﹦
花蓮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 / 部落文化工作者、畫家、族語翻譯

我很開心這一生中能有機會參加愛丁堡藝穗節,我要用最廣大、包容的心去接受來自世界各國不同族群的文化展演,並用最大的努力將台灣原住民、以及這塊島嶼上漢人、平埔族、客家、閩南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姚如芳 
Zuvonne Yao
屏東縣林邊人 

左手拿針線、右手拿畫筆,日夜在夢的意識中做工:小小的微小留給摯愛的您,大大的偉大獻給每個靈魂。

{{ 人生的第三十六年後,沒有任何劇場經驗基礎的拋棄主流框架跟著道叔擁抱了那九天八夜。 我們以海洋為生、以大地為親,原來劇場是這樣啊!去年團長說我們要到中研院演出了,我們的夢如此美妙與小巧;再過個半年,團長說我們要到愛丁堡去參加藝穗節了,尖叫的、跳躍的、確幸的、悲傷的、不確定認的、犧牲的、加總的情緒伴隨著下一個階段來到......。

我們要帶什麼出去,代表冉而山劇場!我們是誰,將呈現什麼無形的話語給予不同族群文化的觀賞者!這些漣漪持續擴張地向外拋出問題、拋出尖銳、拋出信心與堅定!


Misa - Lisin (我們在這裡的禮儀、祭祀與信仰),我們正展開一個儀式,一個吟唱者與一群人,任何時刻,聽見我們的吟唱聲,請您來到我們面前,因為我們即將前往造訪您。在那瞬間,我們將連結無形與有形的世界,讓我們一起滑行在平行宇宙的冉而山劇場。                                                             
姚如芳(愛丁堡藝穗節表演者)}}





劉于仙 Wawa 

彰化縣客家+閩南人 / 舞者,也導戲

我出生彰化和美,因為出生的長相像ET,從此,家人叫我娃娃。長大後,才開始叫做劉于仙,也才知道自己是住閩南村的客家人(彰化社頭紅瓦厝克昌堂)。我是媽媽的娃娃,也是土地的娃娃,于仙以後也會有娃娃,會是一群跳舞的泥巴娃娃。

{{在山海之間、Ilisin的部落祭典場中、Kakita’an的祭儀過程、Kating阿召喚神靈與之對話的時候,依稀浮現家鄉水稻良田、大廟埕前的香燭燃燃、眾信徒手持清香祝禱的畫面,這就是家、生活、祭場、劇場啊!而《Misa-Lisin.彌莎禮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製作出來的,原漢成員們的祖先血液、生命印記與故鄉風景,就在海邊、在山邊透過身體動作、舞蹈、聲音吟唱、低語、各式器樂的聲音,眾所結合於悠然的天地自然,我們感謝我們被包覆,我們一起在這裡。

劉于仙(愛丁堡藝穗節表演者)}}




張含雅 Yaco Chang
彰化縣閩南+平埔族 / 芳療師,舞者

每個人的過去生命腳本,豐富而精彩,透過舞蹈,如同連結生命中神聖的儀式,找到內在最深刻的自已! 




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 AnuKalitingSadipongan
花蓮縣港口部落阿美族 / 歌手,燈光師,演員

我從來沒有參加過以身體藝術展演的演出盛會,且是在這麼國際多元的團體之中。對我來說這將會是一場心靈的學習,讓我在這一生中透過這樣的機會能夠打開我的心、耳、眼,期許自己能更尊重不同族群的文化。



黃岡 Jade Huang 
花蓮縣漢人 / 文史工作者,詩人

喜歡藝術與文化,專攻文學創作、批評、原住民文化研究。平常寫作報導文學、新詩,最大的心願便是用文字改變世界。



劇評

Misa-Lisin•彌莎禮信》觀後感

胡台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20131122日晚上7點起,我在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大禮堂觀賞了阿美族太巴塱人阿道.巴辣夫.冉而山成立的「冉而山劇場」所演出的全長90分鐘無中場休息的《Misa-Lisin•彌莎禮信》。


       
在有限的經費補助下,這場演出籌備的嚴謹度與精緻度遠超出我的預期。從中英對照的節目單、手染佈景的舞台與燈光設計、歌舞吟唱與樂鼓隊的配置,到0場至第6場的概念串聯與劇場展演,都可看出這可齣可視為創團代表作的用心。


       
作為整齣劇的編導,阿道.巴辣夫運用了「從混沌、混濁中創生」的概念。不少場景,出現了潑灑的顏料水、酒和泥漿。在最後一場(第六場)演出的太巴塱弒父與祭儀創始傳說中,兩兄弟遵從父親的話語,把那位將河水弄混濁者的首級砍下,結果驚愕地發現獵殺的竟然是父親。演出者不斷在泥漿中翻滾,配上年祭中除喪的悲切歌調,產生震攝人心的效果。


     
演出者除了身經百戰的阿道.巴辣夫,在第六場「源.頭」有淋漓盡致的發揮,瓦旦.督喜和王傑,在第三場「身吟」中有突出的肢體展現,其他團員、吟唱者與鼓樂者等都能揮灑自如,讓整體演出兼具原味和現代感。透過《Misa-Lisin•彌莎禮信》,「冉而山劇場」開創了一條展現變遷中原住民文化的新路。



生命裡總有無言以對的時候:觀賞《Misa-Lisin•彌莎禮信》之後

余安邦 / 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彌莎禮信〉(Misa-Lisin)是台灣花蓮『冉而山』(Langasan)劇團2013年精彩作品之一。它以台灣南島民族(阿美族)古調的吟唱為主軸,搭配著族群神話傳說的幽冥玄思,綜合混搭跨民族的音樂風格,並以祖靈信仰象徵為引導,伴隨身體律動做為文化的具體表徵,從而刻畫了當代原住民族在「新自由主義」無所不在的束縛與壓迫底下,最最深沉的身心狀態與生命處境。

與其說,〈彌莎禮信〉是一齣帶有原始民族文化特色的戲劇舞蹈,不如說,它是世界所有少數民族為著自身「族群認同」與「受苦處境」從生命底層所給出的共同命運、道德呼喚與深沉吶喊。
因而,〈彌莎禮信〉不僅僅是一齣戲,它是一種信仰。它表白的是人類生而自由平等的生命態度,更是一種如何「倫理的活著」的姿態手勢。

 但非常諷刺地,這一切又似乎如此的遙不可及! 


相關報導
【中央網路報】台灣/赴愛丁堡藝穗節 冉而山籌經費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715607

風險與變數

  • (一)【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cepo’混濁了》專輯】:專輯為全新未拆。(二)【團長阿道.巴辣夫.冉而山《路.Lalan》】:書本為全新書,會在空白扉頁處含作者親筆簽名。(三)【2014年11月15日-16日Pulima藝術節演出貴賓卷一張】:Pulima藝術節預定於2014年11月15、16日兩日舉行,詳細演出時間尚未確認,我們將於兩廳院售票系統確認售票內容等細節後,隨時更新於募款資訊、回信通知募款者,預定寄出票券日期為2014年10月底。(四)【Palafang 巴來訪】:(1)2014年9月27日至28日,兩天一夜的Palafang活動詳細行程內容,將於9月初公佈於冉而山劇場網誌,並由專人、專函網路郵件寄達您的信箱通知。(2)Palafang巴來訪活動,不含往返車資費用,請前往參與的貴賓提前訂立交通票券往返。(五)捐贈$6000項目【集結冉而山劇場虔進愛丁堡小組成員的作品結晶】((七月份先行寄出)) (1)《Misa-Lisin彌莎.禮信》劇照5張一套。(2)《升火.祭場.阿搭望》明信片(5張一套 )。(3)《cepo’混濁了》專輯一張。(4)《路.Lalan》書一本。((十月份另行寄出)):(5)愛丁堡演出紀錄DVD一張。(6)2014年11月15日-16日Pulima藝術節演出貴賓卷一張(冉而山劇場受邀在2014年至Pulima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