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生物,利用聲音定位

當求救者打開救命珮,救命珮能發出人類聽覺最敏感的聲音。持久且穩定的聲音,可以很快地協助定位,用在地震救災、山難搜尋、…等,可減少搜救的時間、人力,即時拯救人命!

產品特色

  • 可愛造型:可愛的造型,像隨身佩戴的玉珮。有勾環的吊飾帶,佩帶在身上或隨身的皮包都很方便。控制按鈕隱藏在笑臉的左眼、右眼、唇邊上,不會有嚴肅的機器感。

  • 輕盈:輕盈的設計,整體的重量,含電池的重量,在成品完成後,預估只有16~18公克 (以量產實際重量為準)。約是iPhone6Plus的10分之1。

  • 小巧:小巧的設計,成品完成後,預估約 4.5x4.5x1.8 cm,小巧方便吊掛佩戴。

  • 聲學:殼體符合聲學設計,團隊邀請聲學專家指導,殼體在出聲口的兩端有雙牛角型之共振設計,讓極省電下,發出的聲音可以容易識別。

即使埋在土裡仍可聽到聲音...


  • 持久:為了讓仿生救命珮的求救訊號持續更長,超過救援黃金72小時,訂定求救聲響持久達到168小時(=7天)的目標,團隊邀請電子設計工程師與程式設計師,不斷地實驗,設計出極省電的雛型電路,發出的聲音持續達168小時。



  • 多應用範圍

地震避難與求救

登山健行

寶貝尋蹤


危險工作者

  • 未雨綢繆

技術與研發

  • 使用說明

簡單操作一步驟:自動發出求救訊號

開機:救命珮依設定發出穩定求救訊號。

關機:再按一次「開/關機」,即為關機。

設定音量、節奏

音量大小聲:按鍵可切換音量大聲或小聲。求救時可設定在大聲,其他應用可以選擇小聲。 

選擇節奏:切換開關可選擇節奏。

檢測電壓

按下此鍵,可檢測電池是否仍有電。建議登山健行前可以先檢測電池狀況。

緊急按鈕

按下此鍵,啟動密集聲響。

長效

用日本廠牌或瑞士廠牌新電池,啟動後可以連續求救168小時。

功能按鍵圖示

  • 產品開發

第一階段  概念探討、實驗確認可行並取得數據

第二階段  設計驗證

第三階段  電路與程式設計

第四階段  電子驗證

第五階段  生產驗證

第六階段  量產出貨

「仿生救命珮」的概念發想後,透過討論並規畫實驗,經過實驗驗證概念可行,也取得必要的數據,以確定電池容量與發聲元件。

第二階段進入設計驗證,驗證設計想法可以實現。

第三階段電路設計與程式撰寫,電路設計考慮到產品的重點,也考慮到附加功能的設計、使用者操作的方便。研發重點在長效、有效傳達呼救聲音,所以要不斷地研究省電又能發出最容易聽到的聲音。

第四階段作電子驗證,確認設計可以導入生產。

第五階段從小量生產測試到量產測試,全程台灣製造、組裝、測試。

最後階段經過品質驗證,進入包裝出貨,並將第一批「仿生救命珮」寄送回饋給贊助者,感謝贊助者對本計畫的支持,讓「仿生救命珮」未來可以幫助更多人。

  • 創意團隊

我們是一群充滿活力的朋友組成團隊,從發想開始,熱情地找資源、作實驗,我們有美工設計、產品設計、電子設計、程式設計的人員,也找到願意支援的代工廠,大家聚在一起,為了做一個可以救人的產品,希望藉由募資平台,找到知音,達到救人一命的初衷。此次募資,希望用於生產此產品,以逐步推廣此產品。如果募資成功,會給予我們極大的鼓勵,讓我們可以再發明其他有趣、有用的產品。

救命珮在設計考慮上首重人耳容易分辨的聲音,我們在實驗中,請教過聲學專家,找到一般人聽覺最敏感的頻率,讓搜救者或路過的人,不需要特殊設備就能定位到目標。也透過產業界的協助,找到搭配省電的發聲元件,實驗找到最省電、最大聲、傳最遠的組合。讓一顆新電池就能夠推動「救命珮」發聲長達168小時,達到黃金72小時的兩倍多。

考量「救命珮」是為了求救,所以不以降低成本為考量,電池將配備日本廠牌或瑞士廠牌的鈕扣電池,本體成本加上保護包裝及線材,成本就很高。所有電路板生產都在台灣製造,以顧及品質的穩定度。

我們很感謝募資平台的協助,也希望廣大的網友知音,給予此小小的創意大大的支持。


啟發與啟示-創意的緣起

  • 一隻貓頭鷹的緣起

某個晚上,我們有人聽到貓頭鷹的叫聲,就很興奮地告訴大家。「嗚、嗚、嗚」,每隔十多秒就叫一次。貓頭鷹很少見,所以我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這真的是貓頭鷹的叫聲嗎?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很想看到樹叢中的貓頭鷹。

在昏暗的夜空中、斑駁的樹影中,要找到貓頭鷹談何容易!但是,聲音一直很清楚,而且傳得很遠,當我們用聲音幾乎快定位到它的所在時,它果然拍拍翅膀飛走了。

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生物利用聲音可以呼朋喚友,在複雜的森林中、沒有光線下,都可以很直接呼喚到同伴。

最近流行仿生學Bionics,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的一門科學。雖然1960年以經由美國的J.E.Steele首先提出,但是並未立即發達,最近因為機器人的發展,最近又變成熱門的設計思潮。仿生學從了解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開始,再用生物的啟示來研製新的機械和新技術或解決難題。

仿生學主要是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的特殊本領,然後利用這些原理,提供新的設計、新的思維和新的系統架構的科學。

生物有許多可以讓科技學習的地方,像荷葉上的微結構,讓水沾不上,促成人們發明防水西裝布料。所以,夜晚的貓頭鷹啟發我們思考用聲音來找人、救人的方法。許多生物在複雜的森林環境中,利用族群的特有叫聲來尋找同伴。例如:蟬在夏天的交配期,雄蟬利用叫聲吸引雌蟬,在很遠的地方都能飛過來,如果雄蟬的叫聲夠吸引力,雌蟬就會和牠交配。各種不同種類的蟬,有各種不同的叫聲可以吸引同族群相聚。青蛙也用這種方式吸引異性,不同種類的青蛙有不同的叫聲,在夏夜裡都不會搞混,各自吸引自己的同類,很多生物都利用聲音來呼朋引伴。

經過仿生學的啟發,我們開始討論,製造一種可以用於救命的「仿生救命珮」。當求救者打開救命珮,救命珮能發出人類可以最敏感聽到的聲音、有意義且穩定的聲音,可以很快地協助定位,減少搜救人力的浪費,即時拯救人命。

我們做過小實驗,把一個小錢包丟在草叢中,讓三個人去找。五、六十坪的草地,半小時都找不到,即使有人曾經接近錢包的位置,也會錯過。當我們放了發聲器在小錢包裡,一個人不到一分鐘,就找到錢包了。

  • 地震救災的啟發

我們住在地震帶,大地震災情的可怕,大家都見識過。地震無法準確預測、也無法避開。震前能做的就是加強建物的防震能力,震後能做的就是在黃金72小時救出最多的人。地震發生時是瞬間的,在那瞬間許多人都等待救援,許多人深埋瓦礫中很難定位,目前多靠救難隊和救難犬去尋找生還者。

 

地震發生時,如果能夠很快地定位到生還者,救難工作可以事半功倍,更可以在黃金時間搶救更多的人。

2016年2月6日上午3時57分,高雄美濃大地震,臺南市永康區永大路二段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經過12日搜索,最終在2016年2月18日才完成所有搜尋,該大樓確定死亡人數達115人,生還者175人,成為臺灣史上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死亡最慘重的災難事件。

當時救難隊員日以繼夜搶救,但進度困難重重,又值天寒下雨;後期救援,判斷生還機率已經很低,不得已出動大機具開挖,最後挖出所有遺體。

救命珮用於地震救援、求救

如果這樣一個模仿生物的救命珮,在居家、學校、上班機關也可以作為地震的救命工具。當地震發生,只要躲到最強韌的空間,打開「地震救命珮」,即使房屋倒塌,也可以在黃金72小時很快地被定位,用最短的時間被救出來。即使被埋在瓦礫堆,聲音在固體中也會傳導,救命珮的聲響,遠遠比心跳聲大很多很多。即使沒有配備昂貴生命探測儀,每個救難隊員都可以搜尋到聲源。心跳聲如下表所示,只有冰箱運轉聲的萬分之一的能量,很難用人耳偵測。

           

地震災害損害人命的原因在於震波造成的破壞,並非直接震死生命。除了海嘯、地面坍塌吞噬人命外,大部分地震造成人命損傷的主要原因在於人類自己建造的建築物、生活物品的傷害。例如: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壓迫人類身體,這是非結構性的威脅;另外,建築物倒塌、隔層坍塌下陷壓迫人類身體或困住人類身體,這是結構性威脅。

以現代建築的環境,地震時往外奔逃不見得安全,不僅時間來不及,也可能被其他建築物倒塌而壓到。最重要保命的原則是找到強固的三角空間、大柱邊、建物比較多支撐的空間,在建物倒塌時,仍會留下三角形的空間,可以暫時讓人類喘息。接下來,就是搜救速度,如果有「地震救命珮」,在穩定的聲源引導下,救難人員可以很快地找到生還者。即使生還者昏厥、無力,「地震救命珮」還是會用穩定、持續的音源,會引導搜救人員到達。

「地震救命珮」還配備緊急按鈕,當生還者感覺有人接近時,按住緊急按鈕,「救命珮」會改用密集的節奏發聲,讓路過者都能成為救難人。

「救命珮」也設計出特殊的節奏,即使在同時間有好幾個音源,也可以讓人分辨到底有幾的音源,以便分頭去尋覓、平行搜救,可以加快搜救速度。

 「救命珮」所設計出的省電的技巧,讓一個救命珮可以在開啟後連續發聲七天(168小時),遠遠超過黃金72小時,讓拯救可能的生還者的機率大大提高。

  • 山難救援的啟示

台灣山多、景色美,許多高山都很有挑戰性。東季、夏季,都有許多國內外山友從事登山活動。每年都有許多山難發生,運氣好的只是受傷,運氣差的則是損失寶貴的生命。即使是一千多公尺的山地,也發生過迷路需要搜救的狀況。

各地救難隊、消防隊、原住民每年都投入許多人力從事搜救工作。像張博崴山難事件,張博威不幸身亡,但後續的國家賠償官司,卻吸引了社會大眾、媒體的注意,2015年5月27日台北地方法院認定南投縣政府消防局有疏失,判決國賠新臺幣267萬元,創下台灣山難國賠的司法首例。救難人員、消防人員都為自己感到不平。張家與相關的救難人員,都是輸家,沒有人贏。最重要的是台灣這樣有美麗高山的國家,應該建立更好的安全登山機制,確保山友安全。張家也為此投入許多努力,為山友建立更安全的登山環境。

該事件發生於 2011年2月27日,張博崴就讀於中山醫學大學應用外語系四年級,張博崴獨自攀登南投縣仁愛鄉邊界處的白姑大山(3341m)。2月28日下午 3時 32分,張生女友接到電話,張生表示自己迷路,之後就失聯。3月1日起台灣警、消開始發動搜索,發動了600多人次、51餘日的搜索,卻一無所獲。張家轉向民間求助,4月19日,山友黃國書和林姓友人入山搜尋,4月20日尋獲到死者遺體,地點就在北港溪流域(東勢林管處 171林班的野溪),而根據遺體判斷,其死亡時間只在一兩週內。後續又引發三年多的纏訟。當時如果早點找到張博崴,張也許會獲救,是最圓滿的結局。

張家和法院認為相關的救難單位有疏失,救難人員也很委屈,認為張生不該冒險一人登山,600多人次、51餘日的搜索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救人反被告。為了此事,2016年8月8日南投縣縣務會議審查通過「南投縣登山管理自治條例」草案,送交縣議會,2016年9月7日南投縣議會三讀通過該條例,該條例共有17條,包括進入特殊管制山域應依登山計畫從事登山活動,不得改變登山活動路線及範圍。也規定攜帶定位功能器材及緊急聯絡通信設備等等,違反規定者,將會被處以三千至五萬元的罰鍰,對這樣的限縮讓山友感覺到管制與約束增多。

樂於到野外山林的朋友都了解,在山林中要找一個人很難。有些GPS定位設備,在偏遠地區,收訊不良也無法傳回座標,能夠銜接上衛星傳回座標的設備很貴。但是如果這個人可以持續發出聲音,在森林中的定位就變得容易搜尋。就像賞鳥人在尋覓鳥類時,辨別鳥鳴很快就能找到要尋覓的鳥類。

由於此案的啟示,求救訊號如果更持久,就可以救更多人。所以,將目標訂在168小時,一旦啟動,可以不斷地發聲超過七天。不只聲音要持久、又容易被人類辨別、又可以很省電、要很輕、又要經濟,每個人都可以攜帶一個,遇到狀況的時候,可以一直發出聲音,讓他人很容易定位到自己。像一個吉祥的玉珮一樣,帶給所有登山健行者吉祥平安。

風險與變數

  • 滿恩創意的提案,都先經過自我評估,然後諮詢專家並且尋找科學園區的公司協助,電子電路的設計與研發都有專業的設計公司協助。電路板製造、組裝均為台灣生產、製造,品質有保證。 1. 電子電路皆為台灣生產製造,品質堅固有保障。 2. 電池採用日本廠牌或瑞士廠牌電池,並加保護設計。 3. 輕盈、美觀設計。 4. 操作簡單,附說明,收到就上手。 5. 產品外觀顏色、配件吊繩顏色和長度以實際出貨為準。 6. 台灣本島免運費,偏遠地區、外島、海外需另計運費。開發票5%另計。 7. 若對於本產品有任何的疑問,歡迎洽詢客服信箱 rosecreative50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