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一點都不難,懶惰也可以有綠空間

種子積木:指將種子埋在木纖維製成的積木裡,在戶外空間能夠藉由雨水自行發芽。利用積木互相堆出的虛體空間,讓植物生長。



我想要透過種植綠化改變都市門面,與群眾合作。比起單點的公共建築物綠化;多點由城市人一起自行營造的綠色都市才是自主、生活的智慧。

公車站離城市社區最近,最能引起社區的發想討論,我將在這個小空間用種子積實踐綠化空間,幫助社區營造他們的特色公車站,在等車時能與空間裝置互動。



30%綠色植物覆蓋率是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宜居環境,我想以這為目標改善臺北灰土土的都市門面。




首先我列出8像都市空間,與市民生活參與為基礎,訂下四個挑選目標。

  1. 與社區關聯性強
  2. 要有宣傳特質
  3. 完成目的外有其他等待時間(額外活動切入機會)
  4. 訊息建立
透過上述歸納,我以最符合這樣特質的公車站作為我的設計對象。




我試著將植物陽光需求與水需求分類至四個象限
我們就能得知該再候車亭的哪些位置搭配種植哪些植栽


如上圖,假設站體環境因子為:四小時的日照時數位於47M的道路上、南北坐向
左方西側無大樓,西曬最熱

我們即可因受光量與水分多寡決定植物種類。



解決分類問題後,上圖說明公車亭在台北市區的分布狀況

有三種站體大小、專用車道站體、人行道站體或是指有站牌





圖片引用自:http://www.urcities.com/indusDesign/20151211/20184.html

waiting bonus+建築討論性+植物載體
透過積木組構的特性,等待時間的附加價值,同時產生正當的社交理由與都市綠化。



材料系列:主要討論哪一種材料製造的孔縫最多,目前以蛇木為最高(但考量成本會再測試其他材料)

黏著系列:討論天然的黏著劑,可以使材料膠結,同時可被環境代謝,目前以高筋麵粉效果最優良

防霉系列:天然的材料一定會發霉,尤其積木會充滿水分,我試圖延長積木的使用期限

發泡系列:除了材料本身的孔縫,黏著材也可以有縫隙儲存水分

強度系列:為加強建築材料的抗壓強度,以添加水泥測試


經過多種概念模型的推演,選了五種優點眾多的積木作為後續發展
預埋種子後,嘗試積木的量體推疊,創造積木與積木之間的虛空間,作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空間
同時不同的組合,可以有透光的實體積木牆面、不透光的密實積木牆面,做為真實建材的需求設計

將來在作為小建築的真實材料,會是建築史上的一大新嘗試,讓我們用這個計畫一起在都市裡找回自然!







                 陳庚璟_東海景觀學系(點擊)    徐郁豪_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點擊)



                                                           林口民視總部1:1實體模型


                                                          建築系評圖現況                                   我的團隊

2015.07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intern (林口民視、聯合報大樓)

2016.07 楊佳儒建築師事務所(城市現場都市考察)

2016.10 亞太綜合研究院_形塑社會生態圈競賽


[回饋多肉隨機附贈]


風險與變數

  • 1.由於積木製作大量且耗時,模具需要手工製作,預計2016.6月初會著手準備回饋,如果數量龐大,會先通知各位延後回饋日期,最多一個月(2016.8月底)。 2.積木的大小約20x10x4cm,材質為蛇木,內容種子以最後設計方案為定案。 3.客製積木製作需要溝通與討論,5次意見交流後定案。 4.種子積木為自然的材料,需要明白自然的材料並不像塑膠或鋼筋一般耐久,會因時間被環境代謝。種子有不良率,可能並不會全部發芽,我們必須要有相同的共識,自然是沒有辨法完全掌握的。種子積木計畫希望有後續的追蹤,如果沒有發芽,可以聯絡我是否還有剩餘的積木作為交換。 5.贊助金額已包含郵寄運費,種子積木必須考量植物的生長需求,務必把植物放置在對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