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改變什麼?第三週的反省!

前進的路上,我們拜訪很多人、分享給很多人知道這計劃的一切。很多人覺得這是個很棒的計劃,多數熱血的人通常二話不說的掏出腰包直接贊助這個計畫,而更多人說不要忽視台灣人的『冷漠』。

為了讓計劃能如預期地進行,我們兵分多路,於台灣各地開始拜訪田間的小農、拜訪關心農村議題的教授、其他熱血的社會志工與社會企業、台灣各地的社區與在地的協會、跟廚師還有在地的小農研究菜單跟當天餐桌、餐具要怎樣處理、跟志願贊助這計劃的其他團隊研究活動內容、流程與現場的佈置。

做了不見得會改變什麼,但總是有機會去證明, 嚴格說起來這計劃中的餐會要面對的是這個團隊『快速整合』的能力,前端找場地讓餐桌有地方擺、中間宣傳活動理念邀約贊助者到現場、到把餐會正確地執行完畢。而真正考驗的是這計劃的中心原則『創造與開發價值』。為了避免變成『只是辦了一場活動』,所以在前端的商品規劃與模式轉移給農戶、產地端的架構上,卻也是團隊最大的試煉。

前輩說:我們要改變的是把農業一級產業變成三級產業,對,這是目標。而我們能創造出怎樣的三級產業?答案是:遊耕,讓很多人把參與耕作當作旅遊的一部份,而參與的方式是共同創造台灣的環境價值,讓更多人以農耕來維護台灣的環境永續、讓農村不要只剩可以觀光的紅磚、讓農村看到更多年輕的臉孔、讓農夫的產品有無限的消費者一起支持。

是的,我們反省的是執行過程中是不是有真的理解到市場、消費者、產地、農村,也許擺餐桌是很酷的小活動,而我們要達到的是整建計劃的結果也很酷,某些角度上也是不允許『虎頭蛇尾』的狀況發生,上天已經給我們ㄧ群好夥伴、一群熱血的贊助者、一些很棒的企業團體、很多很棒的場地,如果可以要更多那我們會祈禱一個好天氣。

再兩個禮拜,我們的餐桌會正式開桌,很多人都在期待這會產生怎樣的改變!其實,這一切已經在默默的改變了,因為你有耐心看完這篇小小的分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