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展覽] 名流沙龍。風采永存


文/王麒愷

經過一個多月保鹿運動協會的奔波往返鹿港與政府文化局間,金銀廳終在今年四月進入了文資法暫定古蹟審查程序,亦即,這六個月審查期金銀廳形同具古蹟位階,任何的人為破壞將受刑法與罰金仲裁,如此暫時擋住了開發主義的怪手後,保鹿運動協會開始在網路號召群眾入內打掃整理。


「自己的古蹟自己救,廢墟的古蹟自己整理。」


金銀廳家族沒落離去時帶走了大部分貴重物品,遺留下狼籍不堪的廳堂,隨著時光流逝也沈寂了昔日的堂皇格局。

我們在整理金銀廳的過程當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東西,每位參與的志工都表示這過程像極了考古尋寶:包括相機配件、一大袋底片、老木桌椅以及日常用品等。

其中最令人好奇的是滿地的日文書籍,有一大部分是先前主人家所整理的新聞剪報資料夾,內容蹤橫政治、新聞、思想與各國議題等,另外部分則是1970年代的日文刊物,從文藝春秋、小型映画到知識,據家族口述訪談表示,先前主人家受日本大學教育,回國後在金銀廳從事印刷出版業,這也難怪為何金銀廳最多的東西就是日文書了。


「我們試著以這些遺物,想像這座存在地方半世紀的知識沙龍。」


豐沛資本的地方世族,理所成為藴育沙龍的布爾喬亞生活,金銀廳在輝煌之時似乎引領著鹿港、甚至全台灣的資訊高度,過去經營出版業時甚至率先全國代理時代雜誌中文版(TIME),如今我們依舊能在整理文物過程中嗅得一二。


一個家族的興與衰亦投映著ㄧ個時代,如今金銀廳已沒落不再,但我們似乎能從中看見一個大家族如何蘊養文化資本的厚度,這些精神同樣得以在當代持續反思。


遺留的流金時光,我們將在9月13-30日《再現金銀廳》特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