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的問題2.0版

感謝有你,新聞e論壇計劃上線五天募資超過一百萬元

有鑒於近來許多朋友私下提出問題,在此一併回覆,希望為大家解惑,一起共創臺灣媒體的另一種可能!


1.你們為何不向學校或國科會申請經費?

雖然我們的成員多為學生,但我們的新聞報導不是課堂報告、學生作業或是論文摘要;從新聞e論壇發出第一篇報導以來,我們便以專業記者的標準要求自己和新聞的產出品質。在展開募款之前,新聞e論壇的所有報導,都是由每一位記者無酬產出,然而我們深知這並非長久之計;當我們決定繼續走下去,便面臨資源缺乏的問題。我們認為,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理應對公眾負責,因此,維持新聞e論壇報導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資金來自公眾、讓新聞編採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我們相信臺灣民眾願意支持小媒體,願意相信自己的付出能夠獲得好的新聞報導,所以提出此募款計劃。


2.現在的三個計劃為什麼看起來都不太創新?

出書、講座、專題報導以形式上來說並不創新,這是因為我們接下來所做的這一切,目的都是為了「留下紀錄」。我們期盼紀錄318反黑箱服貿運動以來,新聞e論壇的所有經驗。具體而言,我們將在書籍和座談中,分享此次報導318反黑箱服貿運動的新聞處理模式;而其中主要呈現的,便是新聞e論壇如何透過扁平化的組織運作及新科技的運用,呈現報導和傳遞訊息,同時簡化和分工採訪、編輯查證的流程,以適應迅速而大量的現場消息。

另一方面,在未來新聞規劃上,我們期盼以創新的形式紀錄重要議題。首先,我們將製作化繁為簡的資訊圖表,在多媒體、和數位資料整合上嘗試不同於以往的視覺化新聞,讓讀者能有更全觀性的思考與了解。這些不僅需要我們本身的新聞專業,更需要跨領域的工程技術。未來我們也不吝於拓展更多新聞的表現形式,開發不同想像。同時,在新聞觀點上,我們重視青年世代的聲音,這個說法看似抽象,卻是318反黑箱服貿運動之後,主流媒體所忽略的報導角度;我們選擇關注青年世代,因為我們相信這會是讓人矚目與期待的一個新方向。

不過對於新聞e論壇而言,有些東西確實是古老而不變的,那就是我們對於新聞原則的堅持--不斷查證、求真、追問、為讀者整理複雜的資訊、願意更正錯誤、向讀者道歉。這些都是新聞工作者歷久不變的「老精神」,也是我們在過去與未來處理各種新聞時將繼續堅持的價值。

必須坦誠的是,要從無到有地營運一個全然創新的媒體組織、甚至是報導方式,都是相當困難的事。我們懷有理想,但仍需要技術配合跟各種實作上的練習。我們並非只是描繪一個以創新為名的大餅,但那的確是我們想要努力的目標。 


3.為什麼要捨wordpress、特地架一個網站?有一項預算是給長期維護網站的美術人員,真的有這個需求嗎?

從創立至今,臉書粉絲專頁是新聞e論壇唯一的對外平台,然而臉書對搜尋過往新聞、介面呈現、檔案備份等都不甚方便,因此架設一個獨立網站,不只是為了呈現各式報導,更希望讓新聞e論壇的新聞呈現方式具有整體感,並讓讀者閱讀時感受舒適,這是我們未來冀望提供給各位讀者的。因此美術人員的支出應囊括於預算之中。

新聞e論壇堅信,每一種勞動產出都應該給予實質勞動報酬,因此對於未來協助我們維護網站的專業工作者,我們認為一定要付出與勞動內容相等的酬勞。


4.你們成員有幾人? 都是學生?會不會募完以後跑掉?

新聞e論壇內部成員目前共25位。以此次計劃而言,出書組編輯11人、講座組8人、專題組24人、加上財務美編各一位,因多人身兼數職,故工作人次為45人次。目前成員包含兩名熱血公民,然而無論成員是否為學生,新聞e論壇此次募款計劃的品質和內容不會因為成員身份而打折。未來我們也不排除招攬對於新聞有想法的各方有志之士。


5. 為什麼不是跑現場、即時新聞而是改作專題新聞?

成立新媒體是我們的理想,在多方請益後,我們明確了解創建新媒體並非一蹴可幾,因此目前計劃是到年底的過渡性質設計。選擇專題新聞不是放棄新聞性,而是暫時不會進行24小時的現場新聞。不過,一旦發生重大事件,記者們還是很有可能不受控制地衝到現場報導~


6.我真的很喜歡你們的周邊商品,請問之後可以額外購買嗎?/請問我可以不透過募款,直接跟你們買嗎?

除了專書之外,新聞e論壇所有的周邊商品,包含明信片、L夾、海報、筆記本都是為了本次募款特地設計的,目前會依照募款所需的數量生產。募款達標後若有多餘款項足以支援成本,不排除另外加訂販售,屆時所有的周邊盈餘也將全數回饋於新聞e論壇此次計劃作為新聞支出之用。請持續鎖定新聞e論壇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