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11年前 更新
藝術工作者王若璇如此說….
「前衛」和「實驗性」在藝術史或藝術評論中是不時出現的關鍵字,出現之頻繁足以讓人暫時忘卻為了要成就這兩個詞,背後需要多少綿綿密密的用心琢磨、勞神勞形,又要有多大的勇氣、多強的堅持和韌性,才能擔起這樣的「實驗」。將想像逐漸拉向現實的拔河賽中,稍一閃神,粗礪的麻繩就滑向彼岸,自己也就仆街了....
《三顆頭》就是這麼齣極具實驗性的戲。它的實驗是在於將戲曲的身段口氣和現代劇場式的探問、即興爵士和戲曲音樂融合於一身。但這不是為了跨界,也非標新立異(事實上類似的嘗試已多如過江之鯽),只是本寧(編劇&製作人) 學習歷程的自然揉合,就像老麵麵包自然熟成一般。
如果我們希望台灣的藝術文化沃土能更深更扎實,如果我們希望二十年後能有更多的像雲門舞集、屏風、表坊這樣等級的團隊,我們得從現在開始支持沒那麼多光環的年輕一輩。所謂眼光,是支持尚未露出頭、但已看得到其潛力的人。
這是我們這個世代、台灣土產的劇作家:P 在此要為你演一個好故事,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