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更新進度:衣物修繕線上誌(試閱版)--修ROOM誌01


您是否跟我們一樣,曾經衣服或褲子意外破損了,路上看到的修改衣服招牌,抱著希望按電鈴或打電話才發現師傅們早退休不做了,向Google大神求助卻仍茫然無措…。

曾經,衣物鞋包的修改師們就在我們社區裡,巷口的李阿姨、菜市場的張叔叔,都用他們的一雙巧手,在需要的時候幫我們改褲長、繡學號、換拉鍊、黏鞋底、乾洗保養等...現在,衣物越來越便宜、卻越來越容易損壞,當我們最愛最好搭配的那一件破損時,卻再也找不到有默契好配合的修改師了。

在經過與相關單位討論並進行實地調查及問券調查後,我們發現修改師與修改工作室疏離許多人的生活已存在多年,產業與人才問題經整理後有以下幾點:

▍舊與新織計畫將如何改善這個狀況:

  • 第一階段(近程):建立一個「服飾鞋包修繕地圖」平台網站,讓民眾能夠分享自家身邊尚在營業的修改與保養職人或工作室資訊,讓各項服務資訊更透明;職人手藝與價值也能因此被看見與重視。

  • 第二階段(中程):啟動「衣物修改師培育」計畫
    讓有意願從事修繕工作的民眾能夠接受有系統的培訓與實習。

  • 第三階段(遠程):建立「衣物修改與設計工作室2.0」

    修繕成為生活再平常不過的事,讓兼具修改與設計能力的新世代修改工作室重回社區,每位修繕職人就是一個小型社造中心。

修繕是對衣物加值與環境的加乘,記憶與技藝的留存

回饋品讓您從自身實踐循環經濟,成為友善環境的一員

回饋品-「鈕扣造型矽膠針線盒」的香港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restore.tw/posts/525525731607375

我們在全台帶領超過千名民眾親手改造舊衣並關注環境

「我們開設舊衣改造課程三年多來,比起其他回收單位,更有機會直接接觸到舊衣的主人。在他們來上課之前,通常都把不要的舊衣直接丟進回收箱裡,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其他處理方式。」

田野間再新設計工作室2014年起從關心食安為起點,長期關注舊衣過剩與成衣污染問題,並透過教學方式來推廣延長舊衣壽命的方式,2017年5月起在西門工作室每月固定開設舊衣改造及各項環境及美學教育推廣課程,累積已有超過1000名以上民眾參與課程。

除了為屏東女中、南寧高中、中崙高中、台北市國中藝文領域約60位老師、輔仁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五股區公所、宜蘭家扶中心、木匠的家關懷協會、遠東百貨、2018 POP UP Asia亞洲手創展、台北市城市設計展、2018~2019 Fashion Revolution Taiwan等機關學校及活動開設「舊衣改造」工作坊外,今年我們的舊衣改造教學也被選入高中職新版家政教科書單元內容與教學示範。

由於我們一直在推動民眾透過改造來理解舊衣與成衣污染問題,也陸續接受願意傾聽及關注議題的媒體採訪,包括:中國廣播電台-理財生活通、飛碟電台-週末下班女王低碳環保樂、寶島聯播網-寶島有意思、Bravo FM91.3-趨勢大未來等電台及生命力新聞、大愛新聞、香港TVB「台灣紅什麼」節目、輔仁大學織品設計系畢製教學、國北教大文創系畢製學生刊物專訪、鄉間小路雜誌布頭布尾主題專訪、多維TW新聞雜誌專訪、蘋果日報「快時尚災難」專題專訪報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發行之臺灣工藝季刊等。

今年起我們決定全力投入,從每個人都能做的循環經濟—也就是保養修繕您的衣物做起,從網路平台與人才培育雙管其下,希望關注環境問題的您也能一起支持我們!

鄉間小路雜誌單元專訪

Bravo FM91.3-趨勢大未來(可線上收聽)

蘋果日報「快時尚災難」專題(蘋果日報需付費觀看)

生命力新聞:

修改衣物延長壽命,是改變衣物廢棄污染最重要的起點

根據2018年TIFE台北紡織科技國際論壇上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Heikkilä博士指出:紡織品的廢棄物處理層級,最需要消費者投入的部份就是延長紡織品的生命週期,而做法是改變消費者消費行為,以維護降低消費後廢棄紡織品(也就是保養及修繕衣物),但現實上,教育消費者改變行為,進而願意有意識的消費及保養修繕衣物卻是最少人做也是最困難的。

但是只要每個人願意向前一步,其影響的範圍及力量卻是相當巨大,有鑑於此,舊與新織計畫才會需要每一個關注環境的您一起來幫忙!

專案 Q & A

Q:舊衣過剩的問題有多嚴重

A:根據國際組織綠色和平調查,臺灣民眾每年至少丟棄7萬多公噸(超過兩億件)的舊衣,平均每分鐘丟掉438件衣物,因舊衣外銷需求減少加上國際競爭,快時尚與網路購物造成民眾將衣服當成消耗品越丟越多,已造成另一波環境危機!

Q:聽說台灣舊衣回收體系已崩壞,是真的嗎?

A:在舊衣回收體系當中,原本依靠約10%的極新舊衣出口至非洲、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自從中國成為快時尚製造大國後,也變成全球最大舊衣出口國,而非洲、中國及其他國家近年來也逐漸拒絕廢棄物進口至他們的國家,導致臺灣的舊衣回收業者入不敷出而大量倒閉,相關慈善組織則是舊衣量太大無法負荷,只能少量回收需要的部份。

Q:舊衣污染在臺灣的證據跟嚴重性?

A:廢棄的舊衣在無處可去的情形下,少部份業者願意付費焚燒,但更多的則是被掩埋或棄置在無人可管的山林裡。尤其近60幾年來,衣服的材質已轉向聚酯纖維,不僅排碳量是棉花的三倍,甚至連洗衣都會有微塑膠排向大海,這些非天然的化學纖維與化學染料無法被降解或分解,將會成為土地、海洋、山林、河流中巨大的污染。

2019.1.26-寶山水庫成私人垃圾場2019.5.31-桃園新街溪口垃圾事件
Q:延長衣物的壽命為何是對環境最好的方法?

A:根據IUCN(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最新調查報告顯示,35%的微塑膠污染來自合成纖維。單就歐洲和中亞的數據推估,清洗衣服釋出的微塑膠纖維,等同每人每周往海洋丟棄54個塑膠袋。因此,對環境最有幫助的就是「延長衣服使用年限」。每增加一到兩年使用壽命,就可減少一年內的24%溫室氣體排放,這也是我們發起本計畫的原因,希望透過衣物的修補與改造,能夠延長衣物被丟棄的時間,並讓每一件被製造出來的衣物,都能夠好好的陪伴在我們的身邊。

Q:聽說衣物可以被絞碎再重製成其他原料,像是填充物或建材。

A:事實上少於1%的廢棄織品被回收重製成新的原料,纖維或衣物回收重製的技術目前並不成熟,無論是成本或是碳排放都遠大於新製品,因此延長衣物壽命是比回收更好的處理方式。

Q:一件衣服在網路上買這麼便宜,修改或保養還要花額外的費用,根本划不來。

A:根據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的調查,臺灣人衣櫃裡有高達 20% 的衣服很少穿或是根本沒有穿過,有 72% 的人曾在衣櫃中發現吊牌未拆的衣服;根據北美地區的統計數據,2014年平均每人購買了16公斤的新衣,大約是64件T恤和16件牛仔褲,是2000年的一倍。由丹麥的電視台OperationX 所做進行的調查報導中指出,從2013年開始,快時尚龍頭品牌已經丟棄高達60公噸的衣服,那些遭丟棄的衣服是完好無缺,丟棄的理由全因為「過度生產」,時至今日,大量購物、大量丟棄,已成了常見模式。

在衣物過度生產的時代,我們能做的是親自挑選需要及合適的衣服,並且好好的穿它、保養它、維護它,破損或不合身就修繕或改造它,一件衣服的價格不光只是來自購買的價錢,要穿在您的身上才是它最好的去處,而延長它在您身上好看的時間,不應該只用購入成本來考量。降速生產、慢速消費、減速丟棄才是治本之道。

Q : 住家附近好像常看到修改衣服的招牌,應該很好找到修改阿姨。

A : 修改師傅多數已屆退休年紀,年輕世代投入修改行業相對稀少,不少懸掛修改的招牌歇業已久。依照我們在修改業界內的調查,近10年內95%以上的修改工作室找不到新師傅或後代接手,大部份的修改師傅年齡都在60歲以上,五年內我們就會面臨修改師的退休潮。職訓單位及坊間衣物相關科系大多以設計或製衣為主,提供專業衣物修改教學與培訓更為少見。





舊與新織計畫需要多方資源協助,尤其是您的支持

我們已投入許多資源及自有資金在舊與新織計畫上,而您的支持就是讓這個計畫能順利開展的重要關鍵!

經費運用(以募資達標50萬規劃):

舊與新織計畫執行人力

回收與丟棄不該是衣物的終點,平日的整理、保養、修補、改造,就是延緩服飾汙染中、最容易從自己做起的方式。


▍特別感謝  ▍


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美智修改工作室

高林文化創意基金會/RESEW's 重縫計畫

rin

風險與變數

  • 回饋品:2020衣物修繕線上誌 / 雙月刊,預計發行六期:2019.12、2020.02、2020.04、2020.06、2020.08、2020.10。
  • 回饋品:剩布手推電繡字-手機識別證掛帶以庫存剩布製作,不會每一條都以相同布料縫製;手推電繡的位置及大小也可能會有少許誤差。
  • 回饋品:設計師聯名托特包以庫存剩布製作,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配色與材料。
  • 回饋品:舊衣修改實體課程,將於台北、台中、高雄、花蓮舉辦,募資完成後我們將與大家聯繫開課日期,預計將在2020年三月起陸續舉行,參與募資時請確認您選擇的地點是方便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