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自然光濾鏡水下攝影 – Magic Filter裝備篇

丁丁從英國採購了由知名海洋生物學博士兼水中生態攝影大師-Alex Mustard研發的Magic Filter,準備帶去非洲拍攝水下生態景觀。

 

為什麼需要濾鏡?

水下的世界看起來很單調,一切都變得藍藍的,因為波長較長的紅光會被海水吸收掉比較多。為了還原真實的色彩,拍攝時通常會打閃光燈。閃光燈固然好用,但也不是沒有缺點,除了很貴、在水下會產生阻力、有些閃燈體積很大、要打準主體不易、有照亮水中雜質顆粒的風險、要充電或換電池,最重要的是,閃燈搭配超廣角或魚眼鏡頭時,只能打亮一部分區域,很大的物體無法光靠打閃燈就均勻照亮,特別是鯨魚、鯨鯊、沉船、大景。於是,就得靠濾鏡了。在底片機時代,要駕馭濾鏡比較困難,但在數位時代,濾鏡加自定白平衡就可以搞定。

 

我想拍攝坦干伊喀湖的水下生態景觀,所以需要靠濾鏡來幫忙。我這次兩種Magicfilter都準備了:藍水和綠水濾鏡。

 

濾鏡原理

靠色溫轉換和色彩補償來平衡色彩,以協助相機做白平衡。藍水濾鏡是橘色的,而綠水濾鏡則是紅色的。

 

適合濾鏡攝影的水下條件

濾鏡不是用於所有的潛水攝影。因為要靠自然光,所以夜潛就不適合。藍水濾鏡適合用在大太陽和清澈的藍色汪洋,最好是正中午,且是在水下0-15米拍攝。有些沉船在很淺的地方,像是紅海的Giannis D沉船或是帛琉Rock Islands的日軍零式戰鬥機就很適合用濾鏡拍。因為不打燈,所以可以進洞穴或沉船,由內往外拍,就可以用洞穴輪廓或沉船船艙當照片的「外框」。

 

不適合濾鏡攝影的水下條件

1.想同時拍水下和水上在一張照片上

2.在水表光線足夠

3.呈現原本在水下看到的世界

 

安裝濾鏡

熱門的水攝鏡頭:Nikon 16mmFE /Nikon 10.5FE /Sigma 15mm/ Tokina10-17都是後玉型的濾鏡,只是規格不統一,Tokina的要自己用膠帶固定濾鏡,如果要裝在前玉的話,可以裝在保護鏡或放大鏡後。

 

拍攝技巧

先找光源方向,順光拍不要逆光或側光。利用桌狀珊瑚或是你的手掌來自訂白平衡。要注意,不要被自己的影子影響。相機最好稍微向下,這一點剛好跟一般的水攝原則相反。通常有閃燈的情況下,我們會需要由下往上拍,可以凸顯主題,但採用濾鏡的話,需要自然光均勻照射前景,所以需要由上往下拍。

 

建議快門先決或M模式,拍靜止的物體快門最慢1/40,拍動態的物體快門介於

1/125-1/60,再快就建議打閃光燈。在綠水環境下通常需要曝久一點,比較不適合拍動太快的生物。

 

如何自定白平衡

每改變深度兩公尺就白平衡一次。在水下要注意防水殼的按鈕,以Nikon D200搭配Subal的防水殼為例,要自定白平衡得按十字選擇鈕的中間,但是Subal的殼背板只有上下左右鍵,為了「模擬」下中間的感覺,可以同時按「上下」或是「左右」鈕。有些人會在蛙鞋上貼白卡或是白色膠帶,協助白平衡。

 

後製

所謂照片拍不好,修圖修到老。用MagicFilter拍出來後不太需要後製,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頂多微調一下對比、飽和度,甚至可以JPEG直出,但還是建議用RAW,以保有更多後製彈性。 


濾片的保養

濾片材質是聚酯,可以用軟布擦拭,或是水洗,但是要小心不要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