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阿Ken:勇於面對各種挑戰,才能讓自己不被框架!


我覺得植劇場這個想法真的非常好,就像是沙漠裡面看到綠洲的感覺,為台灣戲劇注入一股新的活水,我不知道這個系列要怎麼持續,但這件事情絕對是要持續下去的,這樣我們才比較會有希望。

我們現在遇到的狀況就是很多比較有資歷的人都會往中國大陸跑,原因當然包括工作機會比較好、待遇比較高等等,這就演變成不管電視台還是網路平台,他們在還是必須產製節目的情況下,水準上面就會出現差異性,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不管再假裝自己有多正面,都不能否認這件事情是事實,而在這個氛圍當中,如果植劇場能繼續下去,在戲劇上培養新人才真的是最棒的平台與管道。

我們現在也看到了HBO、Nelflix都慢慢往外伸出觸角,代表台灣的戲劇可以推到亞洲,甚至是全世界都可以看得到,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台灣戲劇長久以來都欠缺很多規則,而這些劇集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都比較願意走一個規則,像是植劇場原本設定一齣戲就是六到七集,沒有拖延也沒有妥協,這樣也就不會有歹戲拖棚的狀況出現。

台灣的娛樂界都在討論IP,但在好的作品出現之前,根本沒有IP這回事,作品本身才是最需要被討論的,我覺得這些都是台灣戲劇的困境之一。

台灣人的氛圍往往覺得自己很誠實,但這是真的嗎?我為此打上一個問號,所以在這個狀況之下,想要做出比較好的戲劇是很不容易的,戲劇有太多太多都是在自我反省之後創造出來的東西,可能是經歷過創業的辛苦、刻骨銘心的愛情,這些東西都必須經過咀嚼消化後才能呈現出來,但如果這之間有不夠誠實,或是對事情解讀不夠正確客觀的情況,他就很難在戲劇上面做得很好。

我常常聽到大家都喜歡去聊一些比較好聊的,例如去談我們擁有什麼資源或是對於拍戲的規劃,不過實際上大家真正要看的還是內容,但這太難講了,而且每個人都很主觀,在這個狀態之下,如果想要讓台灣戲劇往更好的方面走,大家只能夠在內容方面繼續下功夫,甚至是去扶植這些「內容製造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等,我很擔心大家看到了應該要支持的東西但卻沒有用力去支持,那就真的就太可惜了。

在我看來,植劇場的戲路本身就有一些挑戰了,對於初期的演員來說是非常好的磨練,演員有時候就是要去嘗試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甚至要去做一些自己看不上眼的東西,這對你來說未必是壞事,搞不好是很好的學習。

許多演員會覺得:「我熱愛表演我就要把我的熱情展現出來!」但很多時候在別人澆熄你熱情之前,你就先把自己澆熄了,所以千萬不要去設限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

我有看到《就想演戲!24位植劇場新秀的第一幕好戲》這本書裡面有寫到許多演員說每一位小Q都各自有不同的特色,而對於他們來說,彼此不是競爭關係,反而是同甘共苦的夥伴,說真的植劇場可以製作出這樣的氛圍真的不容易,畢竟在職場、社會當中,很容易會被分派系,能夠保有這樣的氛圍與真心,我覺得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地方。


(本文為推薦序訪談節錄,照片為阿Ken經紀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