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台中的修復臺灣老電影展:影像、記憶與世代串連

不知不覺,五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

從4月1日知道國影中心要在全台推廣電影聚落行動,我們開了七次正式籌備會,其中夾雜無數的來回討論,終於在9月30日的兩場電影講座畫下休止符。遙想這個影展的企劃文案——「如果你希望過去與現在不同,請研究過去」這句史賓諾沙所說過的話,推動著我們這群年輕人在「認識台灣這塊土地」上前進。

我們還不夠了解的,台灣的樣子

這座年輕的島嶼,乘載了許多時期的文化,在不同的外來者殖民統治的過程中,台灣的人民、我們的祖先總是被命令要遺忘上一代的故事與記憶,我們並不真正瞭解我們的土地,或許如此,每當有人問我們愛不愛台灣,愛台灣的哪裡時,我們總會忖量,並懷揣不安說出我們推測的那個理由。

藉由修復老電影的活動,我們把台灣近百年的圖像,透過投影機重新勾勒出來。那百年前荷據時期的戀情、半世紀前的台中公園、北投溫泉一直到解嚴時期的綠島,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圖文,而是活脫脫地在我們面前述說自己的樣貌:

在影展的五大概念下,將台灣的時間軸用不同方式呈現:「撞臉世代」的三部作品都有一人分飾多角,我們討論著愛情電影在不同的時代,為何有這樣相似的人物設定;「哇a呆玩」細膩的說出台灣在這六十年來,不同的電影題材中隱含著哪些目的、風景與圖像;「俠義之士」更是討論著正邪設定在不同的時代的體現,導演詮釋的手法與其內心想表達的各種可能性;「來看影戲」選擇了當代最受民眾喜愛的票房熱門電影,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的流行文化與背後隱含的訊息傳達;「攝影時光機」見證鄧南光作為日據時期,台灣最重要的攝影師。

特別的是,這樣的互動不是只有人與螢幕的交流,隨著影展的開展,越來越多民眾一起坐上觀影的椅寮,觀影民眾從高中生到中老年長輩,大家與影展志工在映後聊著電影上映時的那個年份,台灣的模樣是如何?除了觀影,我們也依照不同的片單主題,搭配不同的講座,企圖深化對電影的印象、對彼時台灣的理解。總計近四百人次的觀影次數,等於我們再現了四百次的時代印象。

影展的背後——「我們是一群熱愛台中,同時喜歡電影的人」

這次影展的籌備人員都是志工,喜歡電影的可愛人們——有人平常就有看藝文電影的習慣、大多人只要在台中的影展都會跑個一兩場、有些人則是常跟包場支持那些沒有在台中上映的電影,我們也有夥伴,光是聊電影就能聊上幾個小時。

非影視專業的我們,都是第一次辦影展。

在各自有工作的狀況下,大家仍努力擠出時間開會、分組籌備,問哪裡查得到附近里長電話、怎麼找款項自籌的資源、怎麼拉贊助、怎麼經營粉絲專頁、研究募資頁面、討論陌生的網路行銷⋯⋯。但我們仍然很滿足,能夠一邊辦影展、和不同的影迷一邊看電影,就很值得了。

這次身為了「修復台灣老電影」籌辦的一員,也參加了裡面不少場活動。除了欣賞電影,其中最讓我喜歡的活動,就是朱頭皮大哥的講座了!朱大哥對於講座的用心,令我驚豔。他特地介紹本次修復老電影台中站活動,不僅向大家秀出活動海報,還特地圈出了他的演講場地「來福好事」有播放的老電影!不僅如此,其它場次有播放的《大俠梅花鹿》、《回來安平港》也都有被朱大哥拿出來介紹;每部片都用他自己收藏的老電影影片剪輯出素材、播放精華片段給在場的大家看!以及,在每個電影播完之後,朱大哥自己還會拿著吉他,現場彈唱該電影的經典老歌!(還有請大家一起跟著唱!)給了在場的人一個難忘的老電影與老歌饗宴!

也因為這次的「修復台灣老電影」活動,讓我在工作以外,還認識到這麼多有趣的台中夥伴!活動結束了,但大家的革命情感會延續,期待明年再相見!

——張快樂

這一次的老電影活動,讓我看到許多老電影,想像中的老電影可能就只有黑白的影像。

但實際觀看過老電影後發現居然還有默片,我在現場不禁發出跟網紅阿翰的驚嘆聲「你混老內!」電影中誇張的表情與動作,時常逗得觀眾大笑,亦或是再近期一點的電影,雖已進化到有聲電影,劇中的荒唐劇情與巧合情節還是讓在場的我驚呼聲連連。如同在看電影版的「世間情」一樣精彩,也感受到老電影的魅力正在於此。

——郁璇

台中的文化應該從生活出發。

電影就是很好的媒介,它蘊含了許多生活的智慧及美學的演進,因此我們串連各個不同空間,藉由電影讓不同空間產生漣漪,再來依照社區特性選片,讓居民藉由電影回憶當時的社會環境、與現今的世代觀念差異,並讓周圍社區的居民了解我們的理念、試圖從電影達到各個年齡層互相的認同。

——則翰

我喜歡他們觀賞電影的樣子,不僅安靜又專注,彼此好像還有一種共有默契,不需透過說話就能夠傳達彼此的想法。而且最讓我驚訝的地方在於這些影片大多沒有什麼深奧的大道理,甚至部分內容在今天看來十分落伍過時。也就是這樣,讓我了解到電影就是娛樂,不一定需要很高的藝術門檻也能帶給人啟發。雖然影展初次在台中舉辦,但我認為就觀眾所給予的回饋是好的開始!

——念儒

我在籌辦當時的感受是「如果這件事沒有人做,那它就會漸漸消失、被遺忘。」如果國家電影中心沒有修復這些老電影,那這些老電影就會漸漸地消失;而如果沒有人推廣這些已修復的老電影給更多人看見,那它就會慢慢被遺忘,包括它所承載那個年代的背景生活、文化與思想......。

在推廣過程中發現許多年輕朋友對老電影興趣缺缺而參與意願低落,我可以理解,要去認識自己不關心的議題並不容易。這個活動使我認識許多以往不曾接觸的領域的人,即便我個人喜好並不相同,但因為對朋友的喜愛使我想去認識他們的喜愛,也因此我擴張了以往陌生的區塊;神奇的是,如果不曾知道、不曾認識某一件事,那這件事彷彿不曾發生、不曾存在過,一點意義也沒有產生。對於老電影這項活動也是,當我身在電影開播的現場,看到參與者的反應與互動後,那意義顯明了出來,是長輩過去的回憶、世代之間的連結、年輕人未來的傳承......很高興參與了一項有意義的活動。

——俐弎

台中的影展該是什麼模樣?

常聽人戲稱台中是文化沙漠,藝術電影總是跳過、片商就是不下片,不然就是在上班時間或凌晨午夜的超奇怪播放場次;或是影展好不容易努力辦在台中,資源也不夠放映全部片單。 常見熱情的影迷發起包場,或有像我們這樣的傻子自己籌辦影展,但到底什麼樣的影展,可以稱做是「台中的影展」呢?

這次的老影展電影結束後,我們開會省思與檢討:若明年辦理是一樣的模式,該怎麼吸引更多的人來看電影?同時也要讓籌備團隊有更順暢的工作流程,如經費募款、志工工作量調配等細部技術問題;也探討了「影展到底該不該收費」的老哉問——免費影展雖然可以推廣、但同時無法建立藝文電影消費觀念與健康的商業環境,付費影展又擔心售票功夫不足而導致乏人問津。初步的討論後,我們也至鹿港拜訪「今秋藝術節」,交流民間團體自發性辦理中大型藝文活動的經驗。

這些探討與紀錄,也是要預告——我們決定將今年的感動,化為明年舉辦的決心,主題企劃會整體翻新,也將會認真討論影展與台中在地的關係。如果明年你剛好有空,請一起加入我們的志工籌備團隊,我們需要你!

最後,也最重要的,謝謝你一直以來的關注。

感謝這幾個月來透過各式方法幫助我們的每一個你/妳,首先感謝冠名贊助的洪慈庸委員,沒有妳的慷慨,募資無法達標;感謝在FlyingV網站上贊助的二十四位朋友,以及現場小額捐款的民眾,款項的支持是非常實在的力量;感謝在行政上大力支援我們的江肇國議員,因為有你與助理的幫助,我們在活動的籌辦上才有突破;感謝陪我們四處拜訪里長的黃守達,提供了我們不少贊助品;謝提供贊助品的萬代福影城、為了海龜玻璃吸管、瘋桌遊台中店,因為有了你們,讓我們能觸及到更多民眾;感謝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林先生,老電影播映的申請計畫讓我們有機會實驗台中在地的電影聚落串連;感謝一起規劃這個活動的彼此,把興趣轉變成行動是一件很酷的事,沒有你們,我們一定無法完成;最後,感謝進場看電影的每一個人,你們是這個活動最重要的角色,影展這兩個月因為你們而美好。

「我說呀,老電影放映時,不只是聲音、光線,還有最重要的味道。」

看電影真的很簡單——「只要能夠投影、就是可以看電影的地方。」秉持著這樣的精神,這次五個空間與社群共同籌辦老電影影展,也讓我們彼此之間互相認識,並也藉由活動宣傳拜訪而更加認識彼此的所在社區,達到「社群、社區、電影」三方互動的力量,推廣形塑在地藝文環境的熱情。

台中的藝文觀影產業發展得太晚,但城市越大、我們的熱情就算很小,串連起來仍是一片力量。在台中此時快速擴張發展的階段中,把城市裡遊散的同頻人聚集起來,用這樣社群來串連的電影聚落,拉近城市裡人們的距離、並更加了解腳下的土地,也增進對藝文的熱情,是我們心目中適合台中影展發展的方向。

過去播映電影時,碳棒燃燒的味道,是老一輩看電影時的獨有印象。時至今日,老電影的播映不再使用傳統工具,而味道仍在,那是濃濃的人情味阿。

一起期待明年的主題企劃吧,我們明年見了:)

│影展籌備志工團與單位│

方惠閔 阮俊筌 邱怡婷 汪新洋 吳承倩
范郁璇 郭瀚陽 陳則翰 陳宥樺 陳俐弎
陳俊霖 張馨方 陳穗妮 黃志弘 詹子毅
詹奉宗 楊欽堯 蔣念儒 劉哲宏 劉紅豆
蕭又嘉 謝艾樺
好民文化行動
好溫度。台灣青年基金會
壩豆製坊
來福好事 LAUGH HOUSE
臺中市東亞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敬上

(志工按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