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誰

台南在地誌自成立到現在已經度過了第七年,大部分的成員皆是台南的大學生,我們來自不同的縣市,但因為共同在台南生活的緣故,台南在無形中成為了我們「第二個家」,而台南在地誌就是一本介紹我們「第二個家」故事的刊物。

這些年來為了記錄這片土地,我們利用我們課餘的時間帶著簡單的紙、筆和攝影器材踏遍台南,探索未知。透過深入的訪談、田野調查共同抒寫我們心目中的台南。

我們要做什麼

有關台南旅遊、介紹的書在市面上早已多不勝數,但大部分仍偏向觀光旅遊的部分,對於台南的介紹僅限於美食、景點、網美拍照地等等,缺乏了對台南更深入的文化探索和認識。

製作刊物的目的無非是想讓外地人更能認識了解台南,讓本地人開始去注意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但卻十分重要的被遺忘的一角。

這些年來我們發行了許多不同主題的刊物,有關於台南的街道、老屋、藝文等等,我們希望用更多不同視角去探索、發掘台南這塊土地的內在。

這次刊物做什麼?

也許你聽過台南人愛吃糖,聽過拿著木棒在台南的空中揮動就能得到棉花糖的都市傳說,但你知道台南的茶葉也有著深厚的發展嗎? 

早在鄭氏時期,沈光文就引進了文人茶,隨著福建人的移民武夷茶也被帶進台灣。而從商業的角度觀之,清領初期的茶郊到開港後的洋行,進口茶葉都佔有著一定的例。台灣的第一家茶行——振發、金德春,就坐落在府城,沒有茶山的台南倚賴著港口的優勢,成為了全台的第二大茶港!即便台南不產茶,但茶卻能在台南如此發展,可見當時的台南人對茶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愛!後來甚至出現了強調喝茶藝術的茶藝館。 

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新型的飲料連鎖店也在台南誕生、擴及台灣,如同過去進口茶業行走的軌跡一般。從早期簡單的泡沫紅茶攤,到現在強調各自特色的連鎖店,其實都源自於發跡人對喝茶的那份迷戀和情懷。也許對現代人而言,手搖杯相當方便,擺好茶几、繁複的泡茶過程對忙碌的上班族非常遙遠。

事過境遷,過去的茶行仍靠著轉型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持續經營,現代風格的新型茶藝館也默默的在台南蓬勃發展,以不同的方式在這個充滿故事的古都,傳遞著自身的情感。 本期雜誌《尋。茶跡》將透過深入的採訪,交織出茶產業和台南古都一同回甘的歷史。

我們想要印出美美的刊物需要大家的幫忙!

很多人問我們:「在網路如此盛行的年代為何不發行電子刊就好,還要大費周章的印出實體刊物?」

我們的回答是是:「是的,電子刊確實比較方便又節省成本。但是它無法替代文字在紙張上所能帶給我們的價值性和保存性。紙本印出的刊物帶有電子螢幕無法搭載的溫度,值得我們好好珍藏。」

這是我們台南在地誌出版的第二個實體刊物,上一次的刊物發行基金也是在募資平台上籌得,這次我們將再次透過刊物帶領大家走入台南。從台南的茶文化見微知著,俯視台南從明清時期開始茶的足跡。

金錢規劃


整體時程


我們的小小回饋品

這次由於我們刊物主軸是茶的文化,所以我們為大家準備的回饋小商品都與茶相關。我們這次與台南前任茶聯會會長和十八卯茶店老闆葉東泰合作,除了一些相關的明信片、徽章外,本次還提供可愛的茶包供願意贊助我們的人一飲好茶。

台南十八卯茶藝店


茶包圖片


飲料袋

現代人喝茶飲怎麼能缺少環保飲料袋呢?飲料袋上面印上我們本期設計刊物的logo。希望大家在買茶之餘,能順便想想茶在這片土地上的足跡。


明信片

其中有許多我們精心挑選在台南茶會上所捕捉到茶人、茶、品茶者互動的瞬間,和茶會上所使用的茶具。茶會辦在安平古堡,溫暖的微風、夕陽搭配一口溫順的好茶,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趣?

徽章

「朋友,阿你要喝茶嗎?」此理念源自於台人的好客和對茶的熱愛,許多長輩們互相到家裡做客時第一件事就是泡茶喝,此場景是否很常見呢?


回饋商品方案


1. 100-小額捐贈


2. 我愛看書組

可以拿到我們美美的刊物喔


3. 文青熱愛組

4. 1000-兩種方案任你選

啾是愛泡茶


啾是要外帶


5. 2000-全部商品(包含所有明信片款式)

風險與變數

  • 1.徽章與飲料袋的印製可能會與圖案略有所偏差 2.商品和刊物會在售出前檢查,如有缺損請與我們粉專聯繫 3.商品會在二月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