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自我介紹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曾國奎,目前正在募集前往矽谷挑戰世界百大早期階段創投的經費。到矽谷募資,和公眾利益有何關聯?就這個專案而言,答案是有的!

它的主旨是「加速都更、利潤共享」,可以創造好幾兆的利潤、然後進行再分配,足以解決台灣目前面臨的困境:像是高房價、分配不均,以及青年薪資過低;特別是台灣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超過 60% 月薪不到三萬新台幣。


承: 專案簡介


台灣有種特殊的建築形式,也就是共壁結構的連棟式住宅。它的特點在於整個街區的建築結構相連,只能以整個街區為單位拆除後、再進行更新。目前這類屋齡超過 30 年的老舊住宅,大約有 350 萬棟,潛在產值超過 10 兆新台幣。若以每戶平均 3.29 人計算,都更的總諮詢人數高達 1,150 萬人。

都更市場就像一個飛輪,愈多人去推它就轉得愈快。速度可以產生規模,產值也會從 10 兆開始往上跳,規模則造就都更的超額利潤;然後再將這些利潤直接回饋予參與者、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這是一個正向加速的循環。

結論:若能找到加速都更意見整合的方法、再將利潤回饋予全體,足以解決台灣目前的經濟困境。我從成大二年級開始研究這個題目,到現在已經超過八年 總算是找到了。

v( ̄︶ ̄)y



傳統的都更模式,通常是開發商先選地、擬定都更計畫後,再逐家逐戶地溝通。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六本木更新:計畫面積 11.6 公頃,總共花了 17 年才完成;其中前面 15 年都花在與數百位地主對都更的意見整合,施工期只花了 2 年。

想想看,若以此種低效率的方式,要完成台灣 350 萬棟老舊住宅更新、整合 1,150 萬人對都市未來的集體共識,要花上多少時間與人力?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提出新型態的都更商業模式,其特點有兩個:

1.    開發商必須放棄絕大部分的都更利潤,直接回饋予居民。

2.    積極運用網路、同時與數百萬人溝通,加速都更意見整合。



那麼,虛擬加速都更意見整合,可分為三個步驟:

1.    將個人的數位資訊財產化,授權給開發商使用,作為協力加速都更、擴大利潤池要求分配的法理依據。

2.    開發商以這些數位資訊為基礎,以故事化的提案為媒介,由下而上、加速凝聚數百萬人對都市未來的集體共識,最後轉化為用戶生成的都更藍圖(user-generated urban planning)。這部分需要用到一台 1,000 萬美元的量子計算機。

3.   將都更藍圖與居民的家族關係新構圖、期望未來與人際提案緊密相繫,以故事化的方式加速都更意見整合。


轉: 請求協助

為什麼要到矽谷募資?除了前面提到一台千萬美元的量子計算機。其次,矽谷之所以吸引全世界的創業家是因為它是一個鼓勵嘗試的地方。只要你的構想是建立在"實證技術proved technology""有根據的推論educated speculation"那麼他們就願意給你機會嘗試Uber Airbnb 都是這樣來的。

根據 entrepreneur.com 所發布的資訊,去年專注於早期階段投資的世界百大創投,有 48 家位於舊金山灣區。這 48 家去年對早期階段的投資案件為 890 件、累計金額超過 4,100 億新台幣,平均每個案件投資 4.5 億新台幣;而台灣 133 家創投去年投資早期階段的新創公司,全部投資額加起來有沒有超過 4.5 億新台幣?有嗎?我想應該是沒有!

這個專案一共需要 10 萬美元的經費,其中 8 萬美元的預算是用在矽谷募資,必須在當地聘請律師、會計師的費用。然後,期限設定是兩個月,希望各位能協助我、在第一個月就順利達到募資標的,第二個月我就可以聘請動畫團隊、將商業模式做成 6 分鐘的動畫,先寄給舊金山灣區的這 48 家創投,然後再出發到矽谷。

此外,在矽谷的這段期間,我同時也會請求 Silicon Valley Taiwan Angels、也就是矽谷台灣天使群協會的協助。它是由 18 位長居矽谷的台灣天使投資人組成的協會,在矽谷當地擁有深厚的關係網路,可以給予各項好的建議。


合: 回饋項目

預計明年七月,我會回來舉辦三場講座、分享在矽谷闖關的冒險故事,同時現場發放福袋組合。三場講座的主題分別是:


講座一:學生組

提供最新產業發展趨勢,可以作為學習與生涯規劃的參考。然後,現場開放便利貼問答,你們可以問任何問題、直到滿意為止。



講座二:日本 ACG & 海外工作組

日本的 ACG 產業,由於國內市場持續萎縮,預計 5 年內會面臨大轉型、市場也會逐漸轉向亞洲。對於那些喜愛 ACG、或是想嘗試海外就業的人,下一個高薪的機會在哪裡?

首先是都市化趨勢:未來 15 年,世界都市人口將從現在的 39 億人、增加到 50 億人;而人口超過千萬的超級都市,也將從現在的 28 座、增加到 41 座。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解決方案,能加速全球範圍的都更意見整合,以提高都市的負載力。

其中,以故事化的提案為媒介、加速凝聚數百萬人對都市未來的集體共識。這部分需要把握日本 ACG 產業轉型的契機,將 ACG 流程與都更意見整合做深度結合。先以台灣作為加速都更、利潤再分配的示範點,然後推廣到全世界。

在矽谷募資完成後,我就要回台灣招募人才、跟我一起到東京創業。不會日文也無所謂,我跟你一起去上語言學校。矽谷科技業平均年薪 16 萬美元,軟體人才來日本、我給你 7.5 萬美元的年薪,其中 2/3 可以在東京過得還不錯,剩下 1/3 大約百萬新台幣,還可以匯回來當安家費。設計類人才則是 5 萬美元年薪,包含每年 50 萬新台幣的安家費。同時,薪資以美元計價,所以不用考慮日圓貶值的問題。

給自己一個機會,到一個沒有人認為"你應該如何"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尋找自己新的可能性。帶著決心離開台灣尋找答案,之後再回來改變這個國家的未來。



講座三:創業家組

這一場講座的主題,主要是挑戰矽谷創投的 know-how 分享,以及在日本創業、招聘員工的注意事項。因為內容過於生硬、同時要詳盡地回答各項提問,因此限定入場人數。

矽谷創投這幾年,逐漸將目光聚焦在亞洲市場,我們必須把握這個機會。如果你有志於創業,贊助這個專案,讓我替你們撞開這條通往矽谷的大門。



最後,這個專案也會尋求富裕個人與企業團體的贊助,由於我不是很確定該找哪些團體、或是說有什麼管道。如果你有相關的線索或建議,請留訊息給我,謝謝。

請給我一個機會,幫忙將這個專案分享給你在 FB 的朋友。讓我們鼓起勇氣,一起為台灣做些不一樣的事。謝謝大家!


總結:



世界百大早期階段創投名單(其中標記的 48 家鄰近舊金山灣區,亦為此次挑戰目標)







補充資料:台灣經濟困境與解決方案概述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Bmg_8EOtkX2o5RmRRT3dzaUE/view?usp=sharing


風險與變數

  • Q1:是否存在不舉辦講座或延遲舉辦的風險? A1:絕對會舉辦講座、與大家分享在矽谷闖關的冒險故事。另外,除非發生颱風假等重大、不可抗力之天災地變,導致必須延期舉辦,則會予進度報告分頁與 E-MAIL 另行通知。此外,因為講座包含學生組,而暑假的七、八月是學生最有空檔的時間。因此,就算延期也絕對會在暑假時間將回饋履行完畢。 Q2:如何拿到講座入場券?可否將入場券轉讓予他人? A2:入場券會在講座舉辦前一個月、也就是六月初以 E-MAIL 寄發,贊助者須將其列印下來,作為入場與結束後福袋兌換的憑證。同時入場券可任意轉讓,然而若被轉讓對象未出席講座,福袋與感謝函亦會寄到贊助者本人留下的地址。 Q3:為什麼福袋組合必須在講座結束後才發放? A3:避免贊助者不慎列印多張入場券,導致福袋被其他人盜領的情形出現。若會後仍出現此種情形,則是會現場核對入場券姓名與持有人證件。 Q4:講座會在哪裡舉辦?三場講座分別會邀請哪些講者? A4:全都會在台北舉辦,地點會在十月下旬、專案到期後,視各講座贊助人數、發布於進度報告分頁,會盡量選在捷運站附近。三場講座則是會各別邀請、與分享內容相關的講者,確認後同樣會更新於進度報告分頁。 Q5:講座流程有哪些? A5:每場講座個人會以 TED 標準,發表三到四個不同主題的經驗分享。若加上其他講者超過三小時,則活動會分成上午場與下午場,中午亦會提供便當、茶水。結尾開放 Q&A半小時,之後散場。散場後若還有其他問題,我可以陪你們到捷運末班車為止 : ) Q6:若不克出席講座,該如何領取福袋? A6:會於講座結束後三日內,將福袋與感謝函以宅配方式,寄到贊助者留下的地址。 Q7:富裕個人/企業團體贊助,講座 POP 製作? A7:富裕個人/企業團體贊助,在 FlyingV 募資達陣後,會逐一以 E-MAIL 聯繫。要求提供高解析度大頭照(1,000 x 1,000 以上),還有企業團體 LOGO,以利講座現場的 POP 製作。